本书在系统研究已有同类书籍的基础上, 创新编写思路, 紧跟数字化时代需要, 吸收最新阅读教育研究成果, 从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层面构建了文化篇、方法篇、实践篇三个篇章, 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力图诠释读书之道、读书之法、读书之行。在文化篇, 选取了季羡林的《天下第一好事, 还是读书》、周国平的《读贤哲的书, 走自己的路》、曹文轩的《读书是人类修炼的重要途径》等经典作品, 从文化的视角上阐释了读书的意义与价值; 在方法篇, 介绍了朱熹的“六要”读书法、胡适的“精博”读书法、歌德的“研习实践”读书法等。
本书选取了季羡林的《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周国平的《读贤哲的书,走自己的路》、曹文轩的《读书是人类修炼的重要途径》等经典作品,从文化的视角上阐释了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在方法篇,介绍了朱熹的“六要”读书法、胡适的“精博”读书法、歌德的“研习实践”读书法等,从方法层面介绍了中外名家独特、高效的阅读方法,以期给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在实践篇,分享了老舍的《〈红楼梦〉并不是梦》、臧克家的《从<新编唐诗三百首>说起》、果戈理的《死魂灵》等优秀书评随笔,讲述了读书体验与收获,让读者有更加直观的阅读体验。
陈昊,西南财经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获重量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办工作贡献奖”,主持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等10多项,在《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文章数十篇。张怡,四川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获重量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中国大学教学》等发表文章数十篇。
理论篇
王国维:读书的境界
鲁迅:读书杂谈
胡适:怎样读书
陶行知:读书与用书
邹韬奋:怎样看书和略谈读书的方法
章衣萍:我的读书的经验
夏丐尊: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
李公朴:求知识的三条路
干天全:读书的几点认知
陈垣: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
——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届毕业生谈话纪要
江问渔: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
邓拓:不要空喊读书
方法篇
孔子:“四个结合”读书法
司马迁:“考察式”读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