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主题式’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从小学语文文体分类的角度,对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全书首先对文体分类、文体序列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说明;其次对儿童诗、童话、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戏剧七类文体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文体序列的研究,本着整体性与主题性原则,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对每个单元的课程内容进行了主题设计,具体到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又细分为五个板块、七种课型。整个教学环节阅读活动、生活实践与学生写作三线并行、同步推进,具体实施中既有单元评价指标作参照,又有板块教学目标作依据。为了有效、有序地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使习作理论研究快速服务于教学实践,本书精选了课题组老师在历次研讨会中部分文体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平时研究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广大语文老师以借鉴,并引发更多对作文教学的思考。本书在最后章节专门对习作教学评价和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检测进行了初步探讨。 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语用为主题组建一个个学习单元,通过对单元目标的确定与单元学习内容的重新组建,采用整体学习、分项达标、习作呈现的课程实施策略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形成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主题式”小学序列作文教学体系
宋道晔 语文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首届十大教育科研名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培项目专家,现任青岛李沧区小学语文教研员。1993年开始作文教学研究,先后出版《小学生序列作文》《“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小学低段语文“双重点”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主题式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等专著,以及《小学生分类作文》《小学生快乐读写》《小学生快乐作文》《“小学低段‘双重点’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研究”补充读本》《“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内容解说》《成长的足迹》等系列丛书。研究成果1995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14年获山东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获全国第四届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创新奖 ??践,本书精选了课题组老师在历次研讨会中部分文体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平时研究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广大语文老师以借鉴,并引发更多对作文教学的思考。本书在最后章节专门对习作教学评价和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检测进行了初步探讨。 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语用为主题组建一个个学习单元,通过对单元目标的确定与单元学习内容的重新组建,采用整体学习、分项达标、习作呈现的课程实施策略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形成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主题式”小学序列作文教学体系
第一章 综述
第二章 文体序列研究
第一节? 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与课型分类
第三章 文体分类研究?
第一节? 儿童诗
第二节? 童?话?
第三节? 应用文?
第四节? 记叙文?
第五节? 说明文?
第六节? 议论文?
第七节? 戏?剧??
第四章 文体教学举例
第一节? 文体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节? 文体教学实录举例
第五章 习作教学评价
第一节? 小学习作基本能力与表达方法评价?
第二节? 习作评价量表的开发与使用
第三节? 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
第六章 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研究
第一节? 小学生习作教学评价策略
第二节? 档案袋的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就是重点针对语文课程文体特征不明显、内容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丰富等问题而展开的研究。这项研究从文体特征出发,通过对小学阶段应该涉及的不同文体写作内容的梳理,形成1~6年级各文体习作(写话)语用主题训练序列。以此作为单元主题,建立相应的阅读能力评价指标与写作能力评价指标,并围绕单元主题重新组建单元学习内容、分步进行教学实施。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按文体组织单元内容,确定文本语言中体现的体式特征,运用与文体对应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集中感知这一文体的典型特征。在初步形成对这一文体认知的同时进行习作实践,在习作实践中写出从言语方式到篇章结构都能基本符合文体特征的作文。
结合小学阶段课程目标,我们共确定了儿童诗、童话、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戏剧七类文体。需要说明的是,对文体的分类并没有严格按照传统的文体分类进行,更多考虑的是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例如,在应用文具体分类中,我们将读书笔记作为一种文体单独提出,目的是保证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的质和量,也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措施。另外,每一种文体和其他文体之间都会有很多交集,如童话也是记叙文的一种,说明文也具有应用文的特征等,教学中应看作是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在分别进行教学的同时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