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西方音乐文化为基底,以西方音乐发展史为导向,对各个时期西方音乐发展概况展开论述。通过介绍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音乐发展概况,引导读者对西方音乐起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详细论述了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音乐发展概况。具体分析了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介绍了歌剧艺术的发展现状。基于20世纪后西方音乐的
本书共分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节奏、节拍与律动;音高与记谱法;音程;和弦;调式概述;大、小调体系;简谱及记谱;民族调式;中古调式;布鲁斯调式及风格;其他调式及音阶;调的关系等。
本书在梳理相关概念基础上,论述客家民系源流与汉畲民族关系、客家礼俗音乐的中原汉族文化基因、客家礼俗音乐的本土畲族文化基因、客家礼俗音乐隐含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心理特质、客家礼俗音乐的传统文化基因与文化认同。
本书立足于音乐美育、美学角度,围绕音乐表演美学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中外音乐表演历史脉络考察,对当代音乐表演美学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音乐表演典型个案探究音乐表现现代化的风格转换。书稿共七个章节,分别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美育研究、音乐美学理论、中外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不同类型音乐的美学研究、音乐欣赏的分析与研究、音
本书共4部分:18世纪登场、公主图兰朵、奇幻想象、风景物语。书中以作品为线索,描述了不同时期,西方作曲家对于中国音乐的认知和实践,同时以立体视角看待中西方音乐的关系。
本书采用以历史为经与专题为纬相结合、音乐本体与历史社会及文化相结合、以人为本的写作方法,对台州的自然与历史人文、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戏曲、曲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将区域音乐史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以地级市命名的音乐史著作。本书的撰写对于地级市音乐史撰写具有
本书一方面追溯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的语词意义的历史流变并厘清这些流变背后的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具体的田野个案与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呈现,对学科关键词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总结。既有其发展脉络的梳理,也有针对诸多典型个案做研究。本书是基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关键词概念与文化含义的发展与变迁研究之上,在“新文科”的语境下,进行学术话语的中国
李京键,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本书以武陵山片区多声民歌为研究对象,对武陵山片区地域划分、域内多声民歌的分布及多声民歌的分类、基本特征进行整体概述,系统地探究域内多声民歌的表演形态及艺术特征,对多声民歌的独特表演形态做概括性论述,并对武陵山片区多声民歌传承现状与发展困境进行全面剖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大背景、大环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汇集了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等24位教师的42篇文论,是1980年至今不同历史时期武音荆楚音乐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所收录的论文均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范畴涉及荆楚民歌、荆楚戏曲音乐、荆楚器乐、荆楚仪式音乐、乐考古、乐律学、荆楚音乐史、乐教育等多个领域。
马丁·路德·金居然是FREE-STYLE鼻祖? 摇滚乐与诗人余光中竟然有很深的渊源? 一个美国现代民谣歌手凭什么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朋克和金属究竟是不是死对头? …… 在近百年的现代流行音乐史上,爵士、蓝调、民谣、摇滚、嘻哈、金属等30多种风格迥异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