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意在探讨在中日古代文学会合的历史过程中,文学相互影响的主要特点,文学融合的基本轨迹,以及造成这种联系的民族心态和文学内在的动力。从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述,细致地勾画出中日两个伟大民族古代文学相互关系的历史面貌,并从中展现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日中比较文学的研究向来主要是从日本文学方面进行的。本书则是从中国文学的方面把握中日比较文学,开拓了新的视野,可以说成功地丰富了中日文学的研究通过这样的实践和积累,两国的比较会成为更为客观、更有说服力的研究。这意味着以文学为对象的中日学术交流,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交流。
目录
前 言……………………………………………………严紹璗
再版代前言………………………………………(日)松浦友久
第一章\\t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第一节\\t中日古代神话的保存与文献研究
第二节\\t“记纪神话”的形态模式及其外来哲学宗教色彩
第三节\\t中国多民族神话在日本创世型神话构成中的意义
第四节 日本唯美神话的多元性特征
第二章 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
第一节\\t英语诗、汉语诗和日语诗的诗型特征
第二节 日本语韵文的原始形态
第三节 短歌诗型形成的中介
第四节 《万叶集》和歌的形态与中国文学的痕迹
目录
前 言……………………………………………………严紹璗
再版代前言………………………………………(日)松浦友久
第一章\\t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第一节\\t中日古代神话的保存与文献研究
第二节\\t“记纪神话”的形态模式及其外来哲学宗教色彩
第三节\\t中国多民族神话在日本创世型神话构成中的意义
第四节 日本唯美神话的多元性特征
第二章 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
第一节\\t英语诗、汉语诗和日语诗的诗型特征
第二节 日本语韵文的原始形态
第三节 短歌诗型形成的中介
第四节 《万叶集》和歌的形态与中国文学的痕迹
第五节 汉诗的分解与短歌诗型的组合
第三章 上古时代中国人的日本知识与日本文学西渐的起点
第一节\\t上古时代中国人“日本观”的演进
第二节\\t中国古代文献中汉日语言的对译
第三节\\t唐代文坛上中日诗人的交往与和歌传入中国的起始
第四章\\t日本古代物语的产生与中国文学的关
第一节\\t古汉文小说在日本古物语形成中的意义
第二节 “物语”文学的形成与早期“物语”中中国文化的特质 —— 以《竹
取物语》为中心
第三节 日本古代物语创作中“变异”手法的特征与渊源
第五章 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古韵文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第一节 白居易文学传入日本的一般性考察
第二节 中日诗歌美感的特征与白诗在中世时代日本传布的原因
第三节\\t“白体诗”的出现与日本汉诗诗风的变革
第四节 白居易诗在和歌中被醇化的形态
第六章 日本古代女性文学的繁荣与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t日本古代贵族妇女的汉文学修养
第二节\\t古代东亚小说的文体特征与唐代小说和日本“物语”文学的融通
第三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