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把维护劳动对人的文化哲学意义和手工劳动的人文特性联系起来,在由自动化机器主导的必要劳动领域之外,让人的生命存在创造性的,而非空虚无聊的生成。它将针对现代文明的技术理性顾问,切实地构成一种逆向的价值运动,在日常生活领域生还曾一种起调节和补偿作用的审美机制。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发表和出版大量著作。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成果特别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等。
绪言 重提手工劳动第一章 劳动的人文意义 一、人文的劳动 二、渗透技术形式的劳动转义第二章 我的手 一、手的“人文解剖学” 二、手的综合性 三、手在我 四、“人的延伸”第三章 器具在手 一、在手 二、无间的劳动 三、脱手与虚拟第四章 工力在身 一、在身 二、不逆的劳动 三、脱身与复制第五章 创造艺术化生活 一、审美:当代手工劳动的价值调整 二、当代手工劳动的审美倾向与形态附录 为生产完整的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重提手工生产 战略眼光中的手工艺 ——兼关于中国西部和其他不发达地区开发方式的建议 丰满的生产力 ——高度认识和发挥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力 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 ——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从“巧夺天工”谈开去 ——吕品田访谈录图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