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柱编著的《阴阳会通解伤寒论》从“阴阳会通”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以“阴阳会通”一以贯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和三个附录。上编为基础原理,该编将周易河图、洛书的理论运用于《伤寒论》之中,以阴阳升降、会通理论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病证进行深入剖析。下编为方剂解读,是在上编基础上通过阴阳会通解释方证对应,并参考与《伤寒论》成书年代相近的《神农本草经》中的药性药效来分析,探求仲景用药本源。附录一是作者有关《伤寒论》的医论一篇。附录二是敦煌石窟医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解读《伤寒论》有所帮助。附录三是《伤寒论》原文(宋刻本)。
                                                                                                                                                     彭家柱男,1969年生,广东省罗定市人。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1999年于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进修,后于罗定市中医院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至今。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发表中医论文十余篇,2009年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获“云浮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获广东省科研课题一项。 
                                    
 
                                                                                                                                                                                                        导论    上编  基础原理概说  阴阳会通论以解伤寒第一章  三阴三阳之气的运转次序第二章  三阴三阳病的排序问题第三章  三阴三阳的生理、病理和治疗第四章  三阴三阳病提纲症的解读第五章  阴阳会通与三阴三阳病的疾病周期第六章  二旦汤和六神汤中的阴阳会通思想第七章  河图、洛书与《伤寒论》的关系    下编  方剂解读概说  《伤寒论》方剂分类第一章  桂枝汤类第二章  麻黄汤类第三章  四逆汤类第四章  栀子豉汤类第五章  白虎汤类第六章  大承气汤类第七章  小柴胡汤类第八章  半夏泻心汤类第九章  五苓散类第十章  黄连阿胶汤类第十一章  乌梅丸类第十二章  其他类附录一  医论附录二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附录三  《伤寒论》原文(宋刻本)主要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