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史概念,把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全面考察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到现代的嬗变。1897—1916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童年,但它无论是在主题模式、结构模式、文体模式抑或美学风格方面都显示出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的特色。本书通过对小说内部结构的考察,全面展示出作为中国现代小说起点的清末民初小说由蹒跚学步到意欲高飞的历史足迹。
不同于文学史中论述小说部分的集合,本书从小说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谈小说,以小说形式的发展为重心来展开论述。本书从第五章开始, 都是专门讨论形式问题, 谈结构、谈文体、谈叙事观点、谈主题模式、谈审美特征等。而第二、三、四章讨论域外小说的启迪、小说的商品化与书面化倾向以及雅俗等问题,都是描述小说艺术得以发展的文化氛围,为下面形式问题的专门讨论做铺垫。
陈平原
----------------------------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河南大学近现代中国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2024),以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著作奖(2016)、第四届思勉原创奖(2017)、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2019)、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北京大学杰出学者奖(2024)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有声的中国》《未完的五四》等著作四十余种。
新版序言 ………………………………………………………………… 1
第一章 新小说的诞生 ………………………………………………… 4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 4
第二节 新小说演进的动力……………………………………… 10
第三节 新小说群体的形成……………………………………… 18
第四节 新小说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起点………………… 21
第二章 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 25
第一节 开眼看世界……………………………………………… 25
第二节 意译为主的时代风尚…………………………………… 34
第三节 翻译小说的实绩………………………………………… 41
第四节 接受中的误解…………………………………………… 52
第三章 商品化倾向与书面化倾向…………………………………… 63
第一节 小说市场的拓展………………………………………… 63
第二节 小说家的专业化………………………………………… 72
第三节 新小说的商品化倾向…………………………………… 77
第四节 新小说的书面化倾向…………………………………… 85
第四章 由俗入雅与回雅向俗………………………………………… 91
第一节 在雅俗、新旧之间 ……………………………………… 91
第二节 由俗入雅———梁启超们的救世说……………………… 96
第三节 回雅向俗———礼拜六派的消闲说 …………………… 105
第四节 雅俗并存局面的初步形成 …………………………… 112
第五章 集锦式与片段化 …………………………………………… 118
第一节 珠花式的结构类型 …………………………………… 119
第二节 集锦式的结构类型 …………………………………… 125
第三节 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 ………………………………… 136
第四节 盆景化与片段化 ……………………………………… 143
第六章 文白并存的小说文体 ……………………………………… 150
第一节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消长起伏 …………………… 150
第二节 白话小说与方言小说 ………………………………… 156
第三节 古文小说与骈文小说 ………………………………… 167
第四节 “别具一种姿态”的译本文体 ………………………… 177
第七章 从官场到情场 ……………………………………………… 183
第一节 “忠奸对立”模式的消解 ……………………………… 184
第二节 “官民对立”模式的转化 ……………………………… 191
第三节 无情的情场 …………………………………………… 199
第四节 三角恋爱模式的文化功能 …………………………… 208
第八章 旅行者的叙事功能 ………………………………………… 217
第一节 启悟主题与整体感 …………………………………… 217
第二节 补史之阙与限制叙事 ………………………………… 221
第三节 引游记入小说 ………………………………………… 226
第四节 旁观“民间疾苦” ……………………………………… 232
第九章 实录、谴责与感伤…………………………………………… 237
第一节 从写实到实录 ………………………………………… 237
第二节 从讽刺到谴责 ………………………………………… 245
第三节 从悲壮到哀艳 ………………………………………… 252
作家小传 ……………………………………………………………… 260
小说年表 ……………………………………………………………… 272
参考文献 ……………………………………………………………… 281
卷后语 ………………………………………………………………… 286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讨论纪要 …………………………………… 288
日译本序 ……………………………………………………………… 299
索 引 …………………………………………………………………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