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实测足球专项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参加正脚背踢球测试、等速肌肉力量测试和运动协调能力测试,对得到的运动学和肌电数据,踢球腿髋、膝、踝关节屈伸力矩等进行计算,进而分析踢球运动表现、运动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与正脚背踢球动作协调特征及变异性的关系,确定运动水平和条件变化、训练对正脚背踢球动作协调特征及变异性的影响。 
		
	
  
	张力文,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后在北京体育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太原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工程学院,从事动作技术分析、运动协调和动作控制等研究,同时主讲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等。主持山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十篇,荣获太原理工大学年度一流课程等荣誉多项。 
第 1 章 研究基础与理论框架 ··· 1
1.1 问题缘起与学术脉络 ··· 1
1.2 研究价值与理论创新 ··· 4
第 2 章 运动协调理论体系与研究现状 ··· 6
2.1 核心概念的理论辨析 ···62.1.1
 协调素质 ··· 6
2.1.2协调能力 ···7
2.1.3足球运动中的协调能力 ···7
2.1分层控制理论 ···8
2.1.5 动态系统理论 ··· 9
2.2 协调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测试方法 ··· 10
2.2.1 研究综述 ··· 10
2.2.2 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测试方法 ··· 11
2.3 动作协调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 ··· 12
2.3.1 互相关分析法 ··· 13
2.3.2 相位法 ··· 13
2.3.3 向量分析法 ··· 15
2.3.4主成分分析法 ···16
2.3.5函数型数据分析法 ····16
2.3.6 肌肉协调特征测量方法 ··· 20
2.3.7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 20
2.4 人体运动中的协调特征 ···21
2.4.1正脚背踢球动作协调特征与运动表现 ··· 21
2.4.2 其他运动(动作)协调特征与运动表现 ··· 23
2.4.3 动作协调特征与运动损伤 ···24
2.5 人体运动中的变异性 ··· 24
2.5.1动作变异性和协调变异性 ···25
2.5.2 变异性的测量方法 ···25 
IV2.5.3 变异性与运动表现 ··· 26
2.5.4 变异性与运动损伤 ···26
2.6 动作协调特征和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 27
2.6.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 28
2.6.2 运动水平 ··· 28
2.6.3 环境因素 ··· 29
2.6.4 运动协调能力 ··· 30
2.6.5 肌肉力量 ···30
2.6.6 运动训练 ··· 31
2.7 章要点总结 ··· 32
第 3 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3
3.1 研究对象 ···33
3.2 技术路线 ··· 34
3.3 训练方案 ··· 35
3.4 数据采集 ··· 40
3.4.1 正脚背踢球动作测试 ··· 40
3.4.2 运动协调能力测试 ···42
3.4.3 肌肉力量及爆发力测试 ··· 43
3.5 数据处理 ··· 44
3.5.1 动作阶段划分 ··· 44
3.5.2 下肢关节角度的计算 ··· 45
3.5.3 各环节耦合角及其变异性的计算 ··· 49
3.5.4 各环节函数型主成分及得分的计算 ··· 51
3.5.5 肌肉力量评价指标的计算 ··· 52
3.5.6 肌肉协调特征评价指标的计算 ··· 52
3.5.7 踢球运动表现评价指标的计算 ··· 53
3.6 数据分析 ··· 53
第 4 章 实证发现 ···55
4.1 运动水平对正脚背踢球动作协调特征及变异性的影响 ··· 55
4.1.1 关节角度 ···55
4.1.2 耦合角 ···58
4.1.3 各环节协调特征百分比 ···65
4.1.4 肌肉共收缩指标 ···74
4.1.5 各环节耦合角标准差 ···76
4.1.6 函数型数据分析 ··· 79
4.2 正脚背踢球动作协调特征及变异性与踢球运动表现的关系 ··· 82
4.2.1 运动水平对踢球运动表现的影响 ··· 82
4.2.2 各环节协调特征百分比与踢球运动表现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