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以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面临重大变革,过去依赖低税率、资金补贴和土地优惠等政策的招商引资模式逐渐失去效力。在这一新形势下,需要采取更加创新、高效和可持续的招商引资策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书旨在从城市与产业中长期发展的视角重塑招商引资思路和逻辑,提供招商引资的新模式和实用策略,分享新型招商引资的典型案例,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快适应新的政策环境,提升招商引资的效果,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直面招商内卷
化解招商焦虑与迷茫
提升招商效能
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新时代呼唤新招商
从2018 年开始,我在各地演讲、调研及与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交流时明显感受到一个问题:招商难、招商贵,招商愈发“内卷”。在用过各种“猛招”以后,人们发现招商效果不尽如人意,好项目、好团队各地都在争取,好人才、好智力却很难真正扎根。时至2024 年,随着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传统招商引资工作走到了命运攸关的十字路口:传统招商抓手的效能大幅降低,招商逻辑该如何重构?固化的招商思路该如何转变?不合时宜的招商手段该如何升级?招商工作如何既能应对脱钩断链的重压,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新质生产力?……一系列问题让招商人觉得异常困惑,带来诸多焦虑。
如何破解招商焦虑?这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新命题。
困惑和焦虑背后,恰恰是新时代对新招商的无限呼唤。正是带着这样的时代使命,我们三位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要写这本《新招商》。在我们心中,能为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带来一些新的工作思路、落地抓手和借鉴案例,就是对这个时代的一份贡献。于是,我们基于自身对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企业创新20 余年的研究积累,开始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各类园区招商工作展开针对性调研,历时半年多进园区、访企业、跑现场、看问题、找办法,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案例,再经过内部30 余次激烈的头脑风暴和专题讨论,以及四轮书稿的修改迭代,终于在2025 年3 月月底定稿。
持续的调研、观察、讨论、思考,让我们对招商的过去、当下和未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招商在以往更多被视作产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如今它早已变成城市间的战略竞赛,决定着城市的长远发展。新招商不再是简单比拼谁的奖补税收优惠力度更大,而是着眼于城市的创新和未来,通过生成产业创造长期效益,开辟区域发展新动能。更重要的是,新招商正在成为地方政府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切入点。传统招商更多关注传统生产力,新招商则将目标瞄准了新质生产力。不论是未来产业的试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抑或是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传统招商方式已不再适用,各地迫切需要根植于本土实情改善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地推动新招商快速落地。
那么,新招商的实质是什么,该如何从传统招商升级为新招商?本书提出了以下一些观点和落地方法,供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招商进入新时代,“产业生成式招商”和“造商”成为新的招商逻辑。
招商引资史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它关系每个区域从0 到1 的产业成长史,也关系中国产业从1 到100 的转型升级史。
蔺雷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双博士后,跟踪企业创新创业一线25年;坚持调研为王,创作出“服务创新三部曲”“企业内创业三部曲”“企业反败三部曲”“企业新质生产力三部曲”;已出版《第四次创业浪潮》《内创业革命》《服务创新》《反败资本》《跃升》《质变》《突围》等25部著作,是记录时代的知识创业者和企业内创业与新质生产力落地专家。
吴易
管理学博士,20多年政产学研经历;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作为主要执笔人先后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科技规划研究编制;出版10余本创新创业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著作。
张文彬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研究员,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创新、数智化等领域的研究;出版《跃升》等著作,组织编写《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中国智慧企业发展报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年度报告》等研究报告。
第一章 重塑逻辑:从“招商”到“造商”
传统招商的四大严峻挑战
新旧招商的七维全景透视
产业生成式招商的“金字塔模型”
第二章 场景招商:机会牵引产业生成
什么是场景招商
常见问题
为何场景招商如此受关注
有哪些可用于招商的目标场景
如何防止“硬造”伪场景
场景招商要不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如何促进场景供需精准对接
关键抓手
第三章 科技招商:从原动力创造产业
科技招商与传统招商有什么不一样
常见问题
科技招商到底要招什么
如何科学评价科技招商的绩效
从事科技招商需要掌握哪些“独门绝技”
科技招商是否需要专职队伍
关键抓手
第四章 内创招商:激发存量生成产业
什么是内创招商
常见问题
为什么内创招商是最活跃的招商增量
如何找到合适的内创招商对象
为什么政府部门搭建“内创平台”是有效方式
政府部门要打造什么样的内创服务链
内创招商容易踩哪些坑
关键抓手
第五章 资本招商:催化加速生成产业
资本招商有哪些新趋势
常见问题
资本招商有几类核心模式
资本招商需要什么生态才能更好落地
国资如何择机进入和适时退出
资本招商如何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关键抓手
第六章 飞地招商:合作共享生成产业
什么是飞地招商
常见问题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飞地招商
政府选择飞地如何避免盲目性
正向飞地招商如何实现稳健退出
反向飞地招商怎样才能接得住产业回流
怎么解决飞出地和飞入地的利益冲突
飞地园区由谁来运营更合适
关键抓手
第七章 链群招商:打通产业链生成集群
链群招商有哪些模式
常见问题
链群招商中一定要补全产业链条吗
招商项目与产业链不协同配套怎么办
政府有什么妙招激发“链主企业”招商
链群招商中如何避免“有链无群”
关键抓手
第八章 数字化赋能产业生成式招商
为什么新招商更迫切需要数字化赋能
常见问题 / 197
如何用AI 精准制导提升招商效能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以“数”招商
如何用数字化打造招后服务“大脑”
关键抓手
第九章 如何落地产业生成式招商:5D 框架
第一步:精准微生态诊断(Diagnosis)
第二步:传递新招商品牌(Delivery)
第三步:动态组合新招商模式(Dynamic)
第四步:升级配置新招商组织(Deploy)
第五步:确立新的招商政策导向(Directive)
参考文献
传统招商的四大严峻挑战
“招商引资”四个字,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重任。对地方政府来说,招来一个好项目、大项目就能迅速带来GDP、就业和税收的增长,因此招商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各地政府“开年第一会”的核心议题。然而,当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大趋势,传统招商方式的不足引发的“内卷”和不公平竞争问题,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与民生改善,再加上国家政策调整和全球地缘政治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多重变化,传统招商的效能降低,“税收优惠”和奖补让利式的招商引资模式愈发动力不足。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新招商时代正在走来,我们要直面传统招商的困境和挑战,打破旧有逻辑,用“告别过去”的心态来一场招商范式的大变革。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能从历史回顾中窥见线索,招商工作也不例外。2000 年后,中国的招商引资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这种变化背后,恰恰隐藏着中国产业逐步升级的演进历程。
第一阶段:以轻工业品为主的外资招商阶段
随着2001 年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布局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各地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和基础配套设施吸引外资企业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并对外资企业给予超国民待遇。在这个阶段,招商引进的多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制造加工等生产型企业为主,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如轻工业品、鞋帽、纺织、自行车行业。也正因为这个阶段是外资主导型的招商,当时的招商单位都叫“外资局”而非招商局,这也成为很多老招商人的时代记忆。
第二阶段:“内外兼修”的产业招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招商从招外资为主转向“内外兼修”,既有内资招商,也有外资招商。招引的产业对象从原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转向具有一定技术领先优势和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如机电产品、医疗器械、工程机械等。各地在继续通过优惠政策推动招商引资的同时,开始注重营商环境的打造和长远规划,在政府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更注重产业战略高地的建设。在这个阶段,资本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一方面,政府意识到不仅要招项目,更要招人才。另一方面,2014 年后政府引导基金在全国遍地开花,通过政府基金撬动社会资金进行招商。总体来看,这个阶段的土地供应和其他资源要素供给比较充足,逐步重视招引项目的环评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