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事和时间意识:与文学史和文学现场有关》系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现场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历史和叙事是对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思考。慢,是前现代生活和美学的主要方式乃至价值取向,也是希望当代文学研究能够稍稍慢一点,冷静一点。第二部分新潮汐是对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现场新现象的捕捉和评论。这个时代新事物很多,但对于文学来说究竟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可能数目并不乐观。因此那些和文学相关的新,就格外引起了作者的注意。第三部分小说现场,选择新写的作家论或作品论,这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日常功课。
《历史叙事和时间意识:与文学史和文学现场有关》是著名评论家孟繁华教授新近研究成果的精品集成。孟繁华擅长用知识化的方式即学院派批评的方式来从事专业文论,以此屏蔽庸俗社会学对正常的文学批评的干扰和侵入。本书专注于文学现场,以慢思考来谈新现象和新观点,其文本也由此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
编辑推荐
《历史叙事和时间意识:与文学史和文学现场有关》系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现场的研究成果。对新世纪文学的研究,就是对当下文学思潮、现象、作家作品及文学生产环境的研究,它是批评家和学者参与当下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建设的方式之一。本书的文论,专注于文学现场,以慢思考新现象和新观点,其文本也由此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可读性与学术性兼具。
后记
这本书原取名《慢的美学》,显然是一种愿望。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慢都是一种奢侈。一切都在加速运转,快是这个时代具有统治力的意识形态。文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如此,各种名目的研讨会几乎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但讨论的内容大多乏善可陈。因此对文学创作或批评来说是否有价值,我是非常怀疑的。《历史叙事和时间意识:与文学史和文学现场有关》并非一部关于慢的美学的研究专著。它只是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我的内心向往而已。
这个想法主要是被科技主义神话挤压的结果。近些年来,科技主义几乎笼罩了整个人类,特别是AI的出现,几乎无所不能。它甚至有了学习能力,甚至有了灵魂。它就要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人类就业的机会不多了,作家存活的时间不长了,甚至人类也危险了。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它的算力,算力就是一切,也就是速度。但事情真是这样的吗?即便AI的算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它完全可以取代人类,那么,人类是要急于制造自己的掘墓人吗?这个逻辑能够成立吗?于是我想,与其面对这样算力的速度世界,我们毋宁重新过一种慢的生活。起码我们不至于每天焦虑AI算力的追赶而灵魂出窍魂不守舍。
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多马先生。他曾多次客气地向我约稿,我则担心因专业内容给出版社带来的为难文学批评的书真的没有多少人读了但这也从一个方面表达了多马兄的情怀和情谊。我要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
2024年4月20日于北京寓所
孟繁华,文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原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辽宁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编委。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著有《孟繁华文集》十卷等三十余部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部分著作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越南文等。曾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丁玲文学奖、《十月》特别奖、花地文学评论金奖、首届刘熙载文学评论奖,连续四届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成果奖、中国文联优秀理论评论奖等。
Ⅰ
历史和叙述
前现代的趣味、想象和最后的挽歌
关于慢的美学一个文学史视角的札记
003
一个文学批评概念的沉浮与消失
关于写中间人物论的再认识
031
历史叙述和时间意识
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三种类型
071
当代小说的另一脉流
当下新世情小说阅读笔记
100
文学阅读:我们要耐心等待
2023年中短篇小说阅读札记
124
文学创作的核心观念
当下作家对文学与情感关系的理解和阐发
146
声音的中国
当代歌词入史和经典化问题
163
Ⅱ
新潮汐
1980年的文学改良刍议
纪念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发表四十二周年
197
文学史研究的两面神
读洪子诚的《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210
世界性和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实践
关于《陈晓明文集》的几点感想
220
鉴往训今与清代诗学的当代阐释
评蒋寅的《清代诗学史》
234
为什么要讨论《巴黎评论》
我们仍然需要向世界文学学习
255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几点想法
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说起
264
Ⅲ
小说现场
走进乡村文明的纵深处
评麦家弹棉花系列小说
277
重铸小说讲述者的王国
评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
293
北中国的风物志和风情书
评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
323
万丈红尘起 来演丽人行
评张惠雯的美人书
344
情和爱的极端体验
在金仁顺、蔡东、丁小宁小说中看到的
362
徜徉信河街 悠忽花为媒
哲贵和他的小说创作
381
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乡土文学
关于新乡土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398
时代、传奇和都市
2024年小说创作状况的一个方面
420
本土先锋文学的崛起
当下小说创作的一个方面
457
后记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