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论戏剧书》和席勒的《美育书简》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是纯粹的美学或文艺理论著作,还是政治哲学著作?
本书试图通过对《论戏剧书》的前31段和《美育书简》的前9封信的细致解读,探究卢梭和席勒在这两个文本中提出的基本思想。两个文本从表面上看是美学著作,其实是深刻的政治哲学文献。在它们的行文背后,蕴含着一种迄今仍然值得发掘的共同体美学或审美政治思想。
本书不仅丰富了对于启蒙时期政治哲学的研究,而且对于研究启蒙时期哲学美学也有价值。本书试图勾勒一条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卢梭到莱辛,然后经由康德到席勒,以及黑格尔的哲学美学思想发展线索。同时,从审美政治的角度概括性地讨论了从霍布斯到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史。
十年前,对一个刚入大学校园工作的年轻学者来说,太过于期待文字变成铅字,无所谓目标读者,无所谓出版时机,无所谓封面与版式设计,也无所谓是否适合被纳入丛书,甚至在文字上也缺乏细细打磨的耐心,这本书匆匆面世,此后湮没不见,是它本可预见的命运。
这次修订,最大的改动在于标题,只因原书名中的戏剧其实并无深入讨论,有招摇过市之嫌,此外,副标题中所谓审美政治理论也颇显随意,罔顾了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之间的考究区分。十年前的初版书名中有共同体一词,十年间,亦有人提出所谓共同体美学概念,但本书有关共同体美学的思索与流行的概念无关,修订版的书名表达了我这十年来对美学的更为深入的认知。倘若如今重新写作,我当然可以在语言上和材料上做得更考究,只是基本思路仍然无法从中跳脱,这是我决意修订再版本书的一个重要理由。
尽管本书只是研读了卢梭《论戏剧书》和席勒《美育书简》的片段,但恰是这些片段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两者独特的政治哲学品质。这种政治哲学不仅有别于霍布斯以来社会契约论的政治哲学,也不同于自康德到黑格尔以来奠基于人的意志基础之上的政治哲学。如今,我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本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哲学领域,这是一个奠基于人类情感中的领域,而当代的政治哲学研究者大多遗忘了这个传统,过于强调推理和意志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之所以选择在十年之后修订再版本书,缘自 2022年以来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讲授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的体会。《希琵阿斯前篇》中用了近三分之一篇幅讨论政治生活的问题。这个漫长的前奏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柏拉图写作的冗余。但在授课中,我意识到,没有这个有关苏格拉底与希琵阿斯生活方式的漫长前奏,就无法理解后面有关美的讨论的价值与意义。美学从来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更明确地说,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单纯的美学,我们对美的关切,源自我们对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的关切。尽管我迄今未曾就此撰写成体系的论文,但在课堂上和小范围的讲演中,我通过对《希琵阿斯前篇》的简要勾勒,表达了对此的基本看法。
黄涛,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生导师,土家族,湖南石门人,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和2016年先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从事文艺学理论和法学理论等方向博士后研究,2014年起先后任职于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政府管理学院,2017-201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哲学系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观念论的道德哲学、法哲学与政治哲学,兼及美学,尤其关注于英国观念论以及权利理论。
已出版《自由、权利与共同体德国观念论的法权演绎学说》《古典法学的风格》等著作多部,译有《康德的伦理思想》《费希特的伦理思想》等著作十余种。主编政治思想评论辑刊,主持伦理学名著译丛和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修订版序 /1
绪论/1
第一节伊格尔顿的启示 /4
第二节内容和方法 /9
第一部分.戏剧与政治生活
引言/19
第一章.《论戏剧书》与卢梭的转变 /22
第一节怜悯与爱人类 /23
第二节爱情与现代政治的质量 /26
第三节卢梭的转变 /32
第四节小结 /38
第二章.《论戏剧书》的标题及题辞 /41
第一节标题中的对立 /41
第二节题辞中的敌人/46
第三节小结 /53
第三章.卢梭的下降/55
第一节出于礼节抑或出于义务 /56
第二节达朗贝尔的日内瓦词条 /61
第三节为何是戏剧?/66
第四节卢梭的日内瓦 /74
第五节下降/78
第六节小结 /83
第四章.卢梭论公民宗教 /85
第一节达朗贝尔论日内瓦宗教 /86
第二节哲人与民众 /93
第三节卢梭的公民宗教 /100
第四节小结 /106
第五章.戏剧与共同生活 /109
第一节戏剧与社会 /110
第二节戏剧与人民 /122
第三节启蒙哲人的戏剧观 /130
第四节怜悯与戏剧的本质 /142
第五节卢梭论最好的戏剧/155
第六节小结 /165
第一部分结论 /167
第二部分.从共通感到审美国家
引言/173
第六章.审美判断力批判与共通感的政治哲学 /176
第一节康德论鉴赏判断 /176
第二节共通感与政治哲学 /181
第三节反思性鉴赏与审美共同体 /186
第四节小结 /192
第七章.《美育书简》的问题意识和方法 /194
第一节《美育书简》的标题和题辞 /194
第二节《美育书简》的基本问题 /200
第三节《美育书简》的方法 /203
第四节艺术与政治自由 /208
第五节小结 /213
第八章.从自然国家过渡到道德国家 /215
第一节人生来即进入国家 /215
第二节国家与人的不同类型 /219
第三节从自然国家过渡到道德国家 /221
第四节第三种性格 /224
第五节小结 /229
第九章.席勒时代的根本特征及其困境 /231
第一节对法国大革命的质疑 /232
第二节主观的人和客观的人 /236
第三节国家古今考 /244
第四节现代国家的真理 /252
第五节小结 /257
第十章.走向审美国家 /258
第一节政治与人性 /258
第二节启蒙政治的局限 /264
第三节走向审美国家 /273
第四节小结 /279
第二部分结论 /283
结.语/286
第一节走向迷惘的现代审美共同体 /286
第二节审美、艺术与共同生活的理想 /290
参考文献 /295
附录.追寻美的旅程《希琵阿斯前篇》释义 /304
后.记/318
修订版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