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第2版)》主要介绍信息素养、各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分析。本书广泛收集资料,并结合信息技术、数据库功能、信息分析等,力求涵盖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的知识。全书共10章。第1章至第4章介绍信息素养、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效果与技术、单类型文献检索等内容,使读者可以在充分了解信息素养的情况下,开始以信息检索为辅的初步学习和研究;第5章至第9章介绍专利信息检索、综合型信息资源、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信息可视化、文献管理工具、信息写作等内容,更专业和深入,增加了信息检索的难度、信息分析的比重,完成从信息检索、分析到写作的过程;第10章重点介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阅读对用户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的影响等。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各行业信息管理、信息咨询工作者阅读参考。
《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第2版)》致力于打造一本“思考型”或“研究型”的教材,通过提出问题,将核心概念与相关知识相互串联,介绍了信息素养、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效果与技术、单类型文献检索、专利信息检索、综合型信息资源、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信息可视化、文献管理工具、信息写作,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阅读对用户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的影响等内容,力求涵盖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的知识,使读者不仅能够精通传统信息检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在AI时代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版序
用AI赋能信息检索
本书第1版于2021年出版。在2021年8月以前,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AI),特别是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生成的内容质量和多样性相对有限。还有一些基于模板的文本生成软件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生成相应的文本内容,如一些音乐生成软件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旋律和节奏生成音乐作品等。然而,这些软件在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2024年底(本书修订时),AIGC的发展极为迅猛,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AIGC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大学生使用AIGC主要用于资料查找与整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翻译以及写论文或作业等方面。本科生和高职生最常使用AIGC查找与整理资料,而研究生对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使用率较高。在写论文或作业方面,本科生的使用比例最高。
一项针对中国高校师生AIGC应用情况的研究显示,被访高校师生几乎全部曾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过AIGC,从未使用过的比例仅为1%。其中,近60%高校师生频繁使用AIGC,男生频繁使用的比例略高于女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频繁使用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当然,AIGC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技术依赖性、学术诚信受损、隐私保护等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议题。
因此,本书修订之际,必须考虑AIGC与信息素养、信息检索的关系,从教材内容、表达方式、思考题和作业等方面进行更新。
问题1:在AI时代,教授大学生信息检索课程,如文献检索和信息素养,应包含哪些知识?AI如何改善这些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1) 信息素养与检索基础:掌握信息素养演进、技能框架和检索知识。
(2) 信息检索技术与工具:学习网络检索方法、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 AIGC应用:探讨AI检索增强技术,利用搜索引擎减少误导信息,提高信息获取和验证效率。
(4) 信息评估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评估信息性和可靠性、识别虚假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
(5) 跨学科信息检索与学术对话:理解学术对话系统性,建立研究领域联系,成为学术贡献者。
(6) 元认知与反思实践:鼓励反思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思维过程,提升自我发现和元认知能力。
(7) AI伦理与数据安全:了解数据处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强调学术诚信。
(8) 实践与案例分析:多领域案例和视频展示检索应用,结合实操练习。
(9) 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关注大数据、云计算和AI发展趋势,探讨对信息检索领域的影响。
通过学习上述内容,大学生不仅能够精通传统信息检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在AI时代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2:在AI时代,我们该如何编写涵盖文献检索、信息素养等领域的信息检索教材?又该如何将网络信息与教科书内容有效结合?
(1) 教材更新应与数字资源同步,利用AI技术优化内容,并通过二维码和App链接多媒体资源。
(2) 编写教材时,应注重跨学科融合,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并使用AI工具辅助学习;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AI设计的情境化任务让学生实践信息检索技能;整合网络资源与课本内容,利用AI丰富学习材料,并教授学生高效使用网络搜索工具;采用创新教学法,如翻转课堂,利用AI布置搜索任务,鼓励学生探索和分享信息,并开发智慧学习平台以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3) 编写信息检索教材需紧跟技术发展,注重动态更新、跨学科融合及网络资源整合。同时,教材应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确保学生能在AI时代高效、安全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问题3:在AIGC时代,我们该如何设计信息检索类教材中的思考题、作业题以及上机实践题呢?该问题涉及文献检索、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等领域。
(1) 跨学科融合与批判性思维:结合设计与专业课程,提出思考题,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检索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会学生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
(2) 问题设计的复杂性:运用AIGC技术,设计多步骤推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复杂问题。
(3) 个性化学习路径与实践创新:依据学生兴趣和背景,设计个性化作业,要求学生用AIGC获取信息,提出创新方案。
(4) 信息评估与管理:要求学生对比传统数据库与AIGC工具的信息,分析优缺点,撰写报告。
(5) 生成式检索工具的应用:设计实验任务,让学生用生成式检索工具完成文献检索,并评估效率和准确性。
(6) 项目驱动学习:结合实际项目,学生需用AIGC工具做文献综述,写报告。
(7) 交互式学习平台:利用智慧学习平台,结合线上资源与教材内容,提供实时的AIGC工具支持,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
第2版延续第1版的框架,编写组致力于打造一本“思考型”或“研究型”的教材,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将核心概念与相关知识相互串联,旨在有效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技能。
本书由岳修志主编,并负责策划、大纲设计、统稿等工作。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第4章由岳修志编写,第5章由吴红艳编写,第6章由刘巧英编写,第7章和第8章由赵建建编写,第9章由朱振宁编写,第10章由赵春辉编写。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的热情指导,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同行编写的教材、专著、论文等,也参考了相关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不再一一列出,仅在参考文献里列出主要文献,在此对同行以及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提供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模拟试卷、思考题及解析、拓展阅读等教学资源,读者可扫描下列二维码或书中相应章节中的二维码获取学习。
编 者
2025年5月
第1版序
“信息检索”相关课程的发展经历了目录学、工具书利用、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和信息素养(素质)五个教育阶段。本书编写组于2011年提出“文献检索”课程的路向与对策,即明确教学目标、凝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理论、壮大教学队伍、丰富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等。在路向与对策中,教材或手册编写具有重要的综合性作用,本书编写组陆续编写并出版了相关教材。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相关文献数据库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型、特色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简单的信息检索技术与分析已不足以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编写一本适应新形势的综合性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的教材。
在编写前,考虑到本书是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通用型图书,要充分结合用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除了需要介绍信息检索基础知识,较为复杂和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也要介绍,包括:宏观信息环境下的信息素养及其重要性;数据库的一些相关内容(如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献之间的关系、如何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献);万方和中国知网中的知识图谱分析等;专利、CiteSapce、NoteExpress文献管理等知识;不同的图书、期刊、硕(博)士论文、综合数据库等评价或分析,
目 录
第1章 视野:信息素养 1
1.1 信息素养概述 2
1.1.1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2
1.1.2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5
1.1.3 信息素养的发展 11
1.2 个人信息世界 13
1.2.1 数字鸿沟与信息公平 13
1.2.2 理解“个人信息世界”的前提 14
1.2.3 个人信息世界的含义 14
1.2.4 个人信息世界的要素 14
1.2.5 个人信息世界的总结 16
1.3 核心素养 16
1.3.1 核心素养的概念 17
1.3.2 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 17
本章小结 18
思考与练习 18
第2章 基础:信息资源 20
2.1 信息与信息资源 21
2.1.1 相关概念 21
2.1.2 信息、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23
2.1.3 信息如何成为资源 24
2.2 信息及信息资源的分类 25
2.2.1 信息分类 25
2.2.2 信息资源分类 27
2.3 图书及其信息资源 27
2.3.1 图书基本知识 28
2.3.2 图书检索与资源示例 30
2.4 期刊及其信息资源 31
2.4.1 期刊基础知识 31
2.4.2 期刊检索与资源示例 32
2.5 学位论文及其信息资源 33
2.5.1 学位论文基础知识 33
2.5.2 学位论文数据库示例 34
2.6 报纸及其信息资源 34
2.6.1 报纸基础知识 34
2.6.2 报纸数据库资源示例 35
2.7 会议文献及其信息资源 35
2.7.1 会议文献基础知识 35
2.7.2 会议文献数据库资源 36
2.8 科技报告及其信息资源 36
2.8.1 科技报告基础知识 36
2.8.2 科技报告示例 37
2.8.3 科技报告检索资源 37
2.9 其他类型信息资源 37
2.9.1 手稿数据库 37
2.9.2 古籍数据库 38
本章小结 38
思考与练习 39
第3章 原理:信息检索效果与技术 41
3.1 信息检索效果评价指标 42
3.1.1 收录范围 42
3.1.2 (系统)响应时间 42
3.1.3 查全率 42
3.1.4 查准率 44
3.1.5 用户(检索)负担(成本) 46
3.1.6 输出形式 46
3.2 信息检索基本技术 46
3.2.1 布尔逻辑检索 47
3.2.2 初级检索 47
3.2.3 高级检索 47
3.2.4 引文检索 48
3.3 信息检索过程 48
3.3.1 规划课题 48
3.3.2 制定关键词 48
3.3.3 限定检索范围 50
3.3.4 评估检索结果 50
3.3.5 完成检索 50
本章小结 51
思考与练习 51
第4章 深入:单类型文献检索 53
4.1 图书检索 54
4.1.1 纸质图书检索 54
4.1.2 电子图书检索 58
4.1.3 图书阅读社区(平台) 59
4.1.4 图书推荐及排行榜信息 60
4.2 期刊论文数据库检索 60
4.2.1 期刊论文数据库功能简介 60
4.2.2 期刊论文检索的确定过程 62
4.2.3 期刊论文检索方式的改进及技巧 64
4.2.4 论文引文网络 66
4.2.5 基于期刊论文统计分析的学科学术热点和学术趋势 67
4.3 基于特殊需求的特种文献检索 68
4.3.1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检索概述 69
4.3.2 学位论文数据库中专业与学校及导师的匹配检索 69
本章小结 70
思考与练习 71
第5章 专题:专利信息检索 74
5.1 专利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75
5.1.1 专利基础知识 75
5.1.2 专利信息基础知识 77
5.1.3 专利文献基础知识 80
5.2 专利信息检索概述 86
5.2.1 专利信息检索的概念及特征 86
5.2.2 专利信息检索的分类? 86
5.2.3 专利信息检索的工具 87
5.2.4 专利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与步骤 95
5.3 专利信息分析 96
5.3.1 专利信息分析基础知识 96
5.3.2 专利信息分析在课题研究中的意义 97
5.3.3 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 97
5.3.4 专利信息分析的流程 100
5.3.5 专利分析报告 100
5.4 专利申请审查过程中的信息资源 103
5.4.1 专利申请文件概述 103
5.4.2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基本知识 104
5.4.3 专利申请及审查基本知识 108
5.4.4 专利国际申请 112
本章小结 115
思考与练习 116
第6章 扩展:综合型信息资源 117
6.1 常见中文综合型信息资源 118
6.1.1 中国知网 118
6.1.2 超星发现系统 128
6.1.3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132
6.2 常见外文综合型信息资源 138
6.2.1 ProQuest 138
6.2.2 Wiley Online Library 139
6.2.3 OCLC 139
6.3 辅助(特殊)综合型信息资源 142
6.3.1 写作助手 142
6.3.2 开放获取信息资源集成平台 144
6.3.3 科研项目数据库 146
本章小结 148
思考与练习 148
第7章 提高: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信息可视化 149
7.1 科学知识图谱基础知识 150
7.1.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 150
7.1.2 科学知识图谱的绘制方法 150
7.1.3 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 152
7.2 CiteSpace 153
7.2.1 CiteSpace系统概述 153
7.2.2 CiteSpace主要功能 154
7.2.3 数据采集及处理 158
7.3 中国知网的知识可视化 167
7.3.1 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167
7.3.2 中国知网的学术趋势与热点 172
7.4 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的知识可视化 174
7.4.1 万方分析 174
7.4.2 万方学术圈 183
本章小结 184
思考与练习 184
第8章 管理:文献管理工具 185
8.1 NoteExpress文献管理工具 186
8.1.1 NoteExpress简介 186
8.1.2 NoteExpress下载 186
8.1.3 用NoteExpress新建数据库和分类目录 186
8.1.4 使用NoteExpress采集数据 187
8.1.5 使用NoteExpress管理文献信息 189
8.1.6 NoteExpress文献信息统计分析 193
8.1.7 综述预览 194
8.1.8 NoteExpress的写作插件 194
8.2 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 195
8.2.1 EndNote简介 195
8.2.2 EndNote软件菜单主要功能 195
8.2.3 EndNote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197
8.2.4 EndNote网络版 201
8.3 逻辑表达管理工具 207
8.3.1 头脑风暴工具 207
8.3.2 思维导图工具 207
8.3.3 卡片式写作工具 208
本章小结 209
思考与练习 209
第9章 运用:信息写作 210
9.1 摘要 211
9.1.1 摘要的基本内容 211
9.1.2 摘要的特点 211
9.1.3 摘要的类型 212
9.1.4 摘要的撰写注意事项 213
9.1.5 摘要的写作问题 213
9.2 关键词 215
9.2.1 关键词的作用 215
9.2.2 关键词标引的执行标准 215
9.2.3 正确标引关键词 215
9.2.4 标引关键词常见的问题 216
9.3 综述 216
9.3.1 综述的特点 216
9.3.2 综述的种类 217
9.3.3 综述的作用 218
9.3.4 综述的意义 218
9.3.5 综述的撰写步骤 219
9.3.6 撰写综述时常见问题 221
9.3.7 综述文章退稿原因 222
9.4 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 222
9.4.1 内容要求 223
9.4.2 格式要求 223
9.5 学术道德规范 225
9.5.1 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的三个层次 225
9.5.2 大学生学术道德不规范行为 226
9.5.3 案例学习 227
本章小结 227
思考与练习 228
第10章 展望:信息素养教育趋势 229
10.1 大数据与信息素养 230
10.1.1 大数据与信息素养的时代背景 230
10.1.2 大数据给用户信息素养提升带来的机遇 232
10.1.3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的路径与趋势 234
10.2 人工智能与信息素养 236
10.2.1 人工智能与信息素养的发展 237
10.2.2 人工智能给用户信息素养提升带来的机遇 238
10.2.3 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的路径与趋势 240
10.3 阅读与信息素养 244
10.3.1 阅读与信息素养的内在联系 244
10.3.2 阅读与信息能力 245
10.3.3 阅读推广背景下提升用户信息素养的途径与趋势 247
10.4 信息素养综合提升路径 250
10.4.1 信息素养发展的主脉络 251
10.4.2 信息素养主体与外界的互动 251
10.4.3 信息素养的超越 252
本章小结 252
思考与练习 253
参考文献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