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在教育中利用艺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观察和沟通技能的方法。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视觉思维策略(VTS)简介:介绍了VTS的概念及其在教育环境中的应用。2.VTS背后的理论:本节探讨了支持利用艺术激发批判性思维的心理和认知理论。3.在课堂中实施VTS:为教师提供将VTS融入课程和课堂活动的实用策略和技巧。4.案例研究和示例:提供在不同教育环境中成功实施VTS的真实案例和案例研究。5.通过VTS评估学习:利用VTS技术评估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方法。6.将VTS扩展到艺术教育以外:探讨如何将VTS应用于不同学科,以增强学习效果。
视觉思维策略 (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VTS)是一种以视觉艺术为媒介的教学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由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阿比盖尔·豪森(Abigail Housen)与艺术教育家菲利普·耶纳温联合提出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实践检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系统的教育方法。VTS最初应用于博物馆教育与视觉艺术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围绕艺术作品提出问题、深入观察与展开讨论,激发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其核心理念在于摒弃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模式,转而强调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多元解读。随着时间推移,VTS的教育效能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并突破艺术教育的边界,延伸至数学、医学、语言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跨学科教学策略,有效促进了不同学科背景下学生的认知力发展。
VST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重新审视教育本质的方式——相信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并且通过引导可以发展其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无论是在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的环境背景下,VTS都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传递”转向“意义建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与思维发展。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启迪智慧,在思考中深化理解,在合作中共享成长,在探索中发现知识的价值,在反思中构建个人的意义世界。
菲利普·耶纳温,艺术教育博士,加哥艺术学院 教授,麻省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项目主持,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项目主持。
胡泊,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福建省美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规划课题《“具身化”美学视域下的美育研究》、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代美术馆公共美育人才培训》、国家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美国中小学视觉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等,省级课题十余项,论文发表在《美术》、《美术观察》等中文核心期刊三十余篇。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视觉艺术及使用手册》(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 、《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 、《美育》(22册)(福建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 、《美润心灵》(重庆出版社,2021年)、《原生艺术与儿童美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21年)、《当代艺术教育的趋势与发展一一基于美国2014<国家核心艺术标准>研究》(人 民出版社,2021年)、《时节之美·二十四节气版画课程设计与教学案例》(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 、《中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文化读本》(小学版) (重庆出版社,2018年)、《中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文化读本》(中学版)(重庆出版社,2018年)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西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