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区域失衡问题,借鉴区域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围绕“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集聚、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三大主题,对中国经济转型进程中的能源效率、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评估,提出治理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全国经济系统破壁垒、优配置、促转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1章导言1
1.1本书研究背景1
1.2本书理论视角2
1.3本书内容安排3
1.4本书主要发现4
第一篇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2章经济转型背景下的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9
2.1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现象9
2.2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概述10
2.3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构建14
2.4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16
2.4.1联立方程模型构建16
2.4.2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18
2.4.3实证结果分析20
2.4.4分能效区回归分析22
2.4.5稳健性检验24
2.5本章小结25
第3章农业机械化与第一产业能源效率27
3.1农业与第一产业能源消耗现状分析27
3.1.1农业能源消耗现状分析27
3.1.2第一产业能源消费现状分析29
3.2农业机械化与第一产业能源消耗的相关性分析30
3.3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实证设计35
3.3.1模型构建35
3.3.2变量设定35
3.4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38
3.5本章小结40
第4章产业转移与第二产业能源效率区域收敛41
4.1第二产业的能源效率分析:时间与空间41
4.1.1随时间的演变41
4.1.2区域差异45
4.2第二产业的区域转移分析:沿海至内陆46
4.2.1产业转移现状分析46
4.2.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49
4.2.3产业转移下的经济收敛与能源效率收敛51
4.3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收敛机制分析55
4.3.1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55
4.3.2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58
4.3.3实证结果与分析59
4.4本章小结62
第5章制造业对外开放与能源效率64
5.1制造业对外开放与能源效率研究概述65
5.1.1对外开放与能源效率关系65
5.1.2制造业对外开放与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66
5.1.3对外开放的概念界定67
5.2制造业对外开放影响研究设计69
5.2.1模型构建69
5.2.2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69
5.3制造业对外开放与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71
5.4本章小结74
第6章技术空间溢出与区域能源效率75
6.1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能源效率研究概述75
6.1.1技术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75
6.1.2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76
6.2技术空间溢出与区域能源效率研究设计77
6.2.1区域能源效率的测度77
6.2.2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78
6.2.3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78
6.3技术空间溢出影响的实证分析79
6.4本章小结81
第二篇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7章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经济增长85
7.1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关文献回顾85
7.2知识-生产两部门模型87
7.3知识产权保护指数89
7.4知识产权保护的增长效应实证92
7.4.1数据说明92
7.4.2模型设定92
7.4.3实证分析及结果92
7.5本章小结95
第8章创客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97
8.1创客模式产生背景概述97
8.2创客模式与传统模式99
8.3知识-生产两部门模型与创客指数101
8.4创客指数测算结果与分析102
8.5创客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变化104
8.6本章小结106
第9章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技术进步107
9.1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步相关文献回顾107
9.2知识驱动型两部门模型109
9.3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111
9.3.1计量模型111
9.3.2知识产权保护变量设定说明112
9.3.3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113
9.3.4模型计算结果分析115
9.4本章小结117
第10章经济转型与区域创新能力118
10.1区域创新相关文献回顾118
10.1.1区域创新环境相关理论118
10.1.2区域创新能力相关理论119
10.2各地区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现状121
10.3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模型及分析122
10.4本章小结123
第11章转型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125
11.1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能力相关文献回顾125
11.2转型期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的互动影响机制127
11.3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创新互动实证128
11.3.1模型构建128
11.3.2变量设定129
11.3.3数据处理132
11.4实证结果分析132
11.4.1联立性检验132
11.4.2联立方程估计结果分析133
11.4.3稳健性分析134
11.5本章小结135
第三篇经济集聚、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第12章经济集聚与多极增长效应139
12.1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39
12.1.1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139
12.1.2争当“第四极”现象141
12.2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概述142
12.3双倍差分法与空间计量模型144
12.3.1双倍差分法144
12.3.2动态面板估计方法145
12.3.3空间相关性及空间面板模型146
12.4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148
12.4.1计量模型与变量设定148
12.4.2数据来源及处理150
12.5实证结果分析151
12.5.1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性151
12.5.2统筹城乡成效与区域经济收敛性155
12.6本章小结160
第13章区域经济转型的增长效应163
13.1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献综述163
13.2理论、模型与方法概述165
13.2.1中国经济转型的水平效应165
13.2.2中国经济转型的增长效应166
13.2.3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168
13.3变量选取与样本数据说明169
13.4实证分析170
13.4.1中国经济转型的水平效应170
13.4.2中国经济转型的增长效应171
13.4.3中国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174
13.5本章小结175
第14章统筹城乡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77
14.1宏观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概述178
14.2双倍差分法与统筹城乡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180
14.2.1双倍差分法180
14.2.2统筹城乡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181
14.3统筹城乡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183
14.3.1实证模型的构建183
14.3.2数据来源184
14.3.3研究结果及其经济学解释185
14.4本章小结188
第15章经济转型视角下的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190
15.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变化190
15.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机制193
15.2.1市场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193
15.2.2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194
15.3变量选取与样本数据说明195
15.4实证结果分析197
15.4.1联立方程的识别和联立性检验197
15.4.2联立方程的估计方法选择与实证结果分析198
15.4.3稳健性检验199
15.5本章小结199
参考文献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