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星球健康”为核心理念,系统阐释了人类健康与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与互馈。全书11章,从概念溯源出发,逐层探讨了传染病和慢性病负担、人与自然共同演化、生态系统服务退化、资源开采与全球贸易足迹、食物系统与营养安全、多圈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城市化挑战,并展望了可持续发展科学的未来。编者综合最新研究与案例,交叉运用公共卫生、生态学、地球科学、经济学与政策分析,揭示环境压力、社会经济驱动力与健康风险的复杂网络,提出以系统思维、跨学科合作和协同治理推动人类与地球共生共荣的行动路径,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提供科学基础与实践指南。书中配以丰富的图表与思考题,既可作理论读本,亦便于教学与研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9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3月至2002年1月先后在英国女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和工作1994年3月至2002年1月先后在英国女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和工作,2002年1月回国工作,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工作涉及土壤-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与生源要素/污染物的循环与转化,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的生态和健康效应。环境科学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200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Modern Agriculture、Soil Ecology Letters、及Soil & Environmental Health 杂志主编
目录
第1章 星球健康概论 1
1.1 星球健康与其他健康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 4
1.1.1 公共卫生 4
1.1.2 全球健康 5
1.1.3 同一健康 6
1.2 人类社会发展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7
1.2.1 能源与矿产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污染 7
1.2.2 食物生产与消费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8
1.2.3 人为制造物质的使用与排放 9
1.3 人类健康与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和互馈关系 10
1.3.1 抗生素与抗生素耐药性 12
1.3.2 农田生物多样性、农药残留与人体健康 12
1.3.3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隐性饥饿 13
1.4 结束语 14
思考题 15
参考文献 15
第2章 人类健康 17
2.1 传染性疾病的全球负担及影响因素 20
2.1.1 传染性疾病的全球负担和现状 20
2.1.2 影响传染性疾病的环境因素 25
2.2 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全球负担及影响因素 27
2.2.1 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负担和现状 27
2.2.2 伤害的全球负担和现状 28
2.2.3 与环境因素关联密切的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 29
2.3 全球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2.3.1 全球心理健康现状 31
2.3.2 环境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 32
2.4 结束语 33
思考题 33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同演化及相互影响 37
3.1 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共同演化 39
3.1.1 农业时代:耕作与土地改造的起点 40
3.1.2 工业时代:工业化带来的环境代价 40
3.1.3 信息时代:数字化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新挑战 43
3.1.4 现代消费主义时代:资源过度消耗的扩展 44
3.1.5 人类世:环境危机的反思与调整 44
3.2 人类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45
3.2.1 环境污染 46
3.2.2 气候变化 47
3.2.3 森林破坏 47
3.2.4 资源枯竭 49
3.2.5 生物多样性减少 50
3.3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多维影响 51
3.3.1 环境恶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51
3.3.2 环境退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2
3.3.3 环境影响对弱势群体的不成比例负担 53
3.4 结束语 54
思考题 55
参考文献 55
第4章 生态系统健康 57
4.1 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健康 60
4.1.1 生态系统的结构 60
4.1.2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60
4.1.3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61
4.2 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素 62
4.2.1 物种减少 63
4.2.2 环境变化 65
4.2.3 人类活动 69
4.3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 70
4.3.1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生理健康 71
4.3.2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心理健康 78
4.3.3 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社会健康 80
4.4 面向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管理 83
4.4.1 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 83
4.4.2 环境退化与污染治理 86
4.4.3 人类活动限制与管理 90
4.5 结束语 91
思考题 92
参考文献 93
第5章 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资源利用与星球健康 95
5.1 物质资源开采 97
5.1.1 物质资源开采的总体历史趋势分析 97
5.1.2 化石燃料开采 105
5.1.3 金属资源开采 110
5.1.4 非金属资源开采 115
5.1.5 生物质开采 119
5.2 贸易中的物质资源流动 124
5.2.1 直接贸易中的物质资源流动 124
5.2.2 隐含在贸易中的物质资源流动 132
5.3 结束语 134
思考题 134
参考文献 135
第6章 食物系统与星球健康 137
6.1 食物系统与人类健康 141
6.1.1 食物系统增强人类福祉 141
6.1.2 不良饮食习惯与健康风险 144
6.1.3 其他健康与生态风险 145
6.2 食物系统的环境影响 147
6.2.1 气候变化 147
6.2.2 土地系统变化 148
6.2.3 生物圈完整性 149
6.2.4 氮、磷流量 149
6.2.5 淡水利用 150
6.3 食物系统环境影响对人类健康的深远作用 151
6.3.1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 152
6.3.2 不可持续的渔业 153
6.3.3 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154
6.3.4 传粉媒介的丧失 154
6.3.5 淡水供应量减少 155
6.4 可持续食物系统 155
6.4.1 可持续食物系统的核心理念 156
6.4.2 可持续消费:推广健康、低环境影响的饮食 156
6.4.3 可持续生产:将食物系统保持在地球行星边界内 157
6.4.4 食物系统转型的优先事项 161
6.5 结束语 164
思考题 164
参考文献 165
第7章 环境污染与星球健康 167
7.1 不同圈层的环境污染对星球健康的影响 170
7.1.1 空气污染 171
7.1.2 水污染 177
7.1.3 土壤污染 183
7.2 环境中典型污染对星球健康的影响 189
7.2.1 炭黑 189
7.2.2 酸雨 191
7.2.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92
7.2.4 微塑料 193
7.2.5 抗生素 195
7.2.6 含氟物质 197
7.3 应对环境污染的策略与措施:环境保护的全球行动 198
7.3.1 持久性污染物管控 198
7.3.2 碳中和政策 199
7.3.3 国际环境协议 199
7.3.4 创新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201
7.4 结束语 202
思考题 203
参考文献 203
第8章 气候变化与星球健康 205
8.1 气候变化的现状与趋势 207
8.1.1 气候变化的现状和特征 207
8.1.2 气候变化的归因 209
8.1.3 气候变化的未来预估 210
8.1.4 气候变化、地球系统与人类健康 211
8.2 气候变化对地球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13
8.2.1 气候变化对不同圈层的影响 213
8.2.2 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14
8.2.3 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215
8.2.4 气候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 216
8.2.5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17
8.3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 218
8.3.1 人类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218
8.3.2 伤害与死亡 219
8.3.3 传染性疾病 221
8.3.4 慢性病 222
8.3.5 心理健康 224
8.4 迈向星球健康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226
8.4.1 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 226
8.4.2 减缓气候变化的健康协同效益 226
8.4.3 星球健康的理念和策略 227
8.4.4 实现星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28
8.5 结束语 228
思考题 229
参考文献 229
第9章 生物多样性与星球健康 231
9.1 生物多样性与粮食生产 234
9.1.1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 234
9.1.2 生物多样性与野生食物资源 236
9.1.3 生物多样性与营养摄入 236
9.2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健康 237
9.2.1 生物多样性与空气污染 237
9.2.2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38
9.3 生物多样性与疾病 239
9.3.1 生物多样性与微生物群 239
9.3.2 生物多样性与人兽共患病 240
9.3.3 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对人兽共患病溢出的
协同作用 242
9.4 生物多样性与医疗 245
9.4.1 生物多样性与传统医学 245
9.4.2 生物多样性与现代医学 245
9.5 生物多样性与心理健康 247
9.6 结束语 249
思考题 250
参考文献 250
第10章 城市化与星球健康 253
10.1 城市与城市化 256
10.1.1 城市与城市化的定义 256
10.1.2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257
10.1.3 城市发展的现状 258
10.1.4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59
10.2 城市化促进人类健康 261
10.2.1 基础设施改善对人类健康的促进 261
10.2.2 生活方式和质量改善对人类健康的促进 262
10.2.3 城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对人类健康的促进 263
10.2.4 教育与科技发展对人类健康的促进 264
10.2.5 文化交流与社会进步对人类健康的促进 265
10.3 城市化对环境因子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66
10.3.1 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66
10.3.2 城市化对水文和水质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71
10.3.3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74
10.3.4 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77
10.4 城市化对生物因子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80
10.4.1 城市化对植物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81
10.4.2 城市化对动物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83
10.4.3 城市化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健康效应 287
10.5 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与星球健康展望 290
10.6 结束语 294
思考题 294
参考文献 295
第11章 可持续发展科学的未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星球健康 299
11.1 自然系统变迁与星球健康 302
11.1.1 陆地生态系统 302
11.1.2 海洋生态系统 304
11.2 星球健康变化的人为驱动力 305
11.2.1 城市化与人口变迁 305
11.2.2 人类制度及人口增长对星球健康的影响 306
11.2.3 工业、农业、林业对星球健康的影响 307
11.2.4 生产和消费的能源利用对星球健康的影响 308
11.3 人类系统对自然系统的作用:动态分析框架及监测方法 310
11.3.1 动态分析框架 310
11.3.2 监测方法 312
11.4 打开黑箱:科学认知可持续发展和星球健康复杂系统的关联 314
11.4.1 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研究目标与方法论 314
11.4.2 构建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的桥梁:跨学科方法 316
11.4.3 人地系统互动的时空分析 316
11.4.4 基于科学认知的行动路径与未来挑战 317
11.5 结束语 318
思考题 319
参考文献 319
索引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