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社会实践”协同育人研究
“大思政课”重要论断的提出,既承接思政课改革的“组合拳”政策,稳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四梁八柱”,又从时代的视角出发直击思政课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大思政课”是一项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社会作为一个活的有机整体,它自身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即“社会机体的各部分运作,发挥作用的过程”。以此视角分析建设和善用“大思政课”,旨在促进思政课与社会的深度融通、助推思政课回归“社会母体”,发挥思政课与社会的相互验证和激活效应,破解思政课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感染力与亲和力不够、浸润感与获得感不足等问题。当前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体尚未广泛调动、资源尚未有效挖掘整合、机制尚未普遍建立。学界对于大思政课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校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何协同育人的问题,对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同价值和地位却鲜有人关注,导致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难以全面深入落实。为此,本书聚焦高校“思政+实践”双螺旋协同育人机制,探讨一条消解校内思政教育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之间的隔阂的实践路径,立足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立场,探究高校思政与社会实践协同育人的“双螺旋”机制。
你还可能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