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种木本植物,诞生在中国西南古老的亚热带与热带原始森林,被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中华先民发现,从此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历史,演进为中华文化重要象征符号蕴藏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基因和密码的精神饮料。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旭烽老师最新茶学普及读本。
从茶叶的发现、发展、历史传承,以及茶文化中的人文教化、艺术衍生等角度,带你了解这一片神奇的树叶,大自然恩赐于全人类的文明瑰宝茶。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申遗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内容。但,为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申遗的主体?世界饮茶的格局都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又是怎样发展出不同的脉络分支?浸润在茶水中的每一枚茗
叶,一片布满了真理的科学脉络,另一片涵藏着文化的丰富甘露,茅奖作者、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烽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关于茶的发现、发展与历史传承的精彩读本。
王旭烽: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术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一级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国家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成就获得者,四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从1980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1000多万字作品,作品体裁涵盖小说、散文、戏曲、话剧、随笔等。
王旭烽是江南文化熏陶出来的文化学者,以历史为学科背景的她早年便选择了浙江及杭州为文化表达及研究专域,多年来撰著了诸多地域,代表作有近年出版的《浙江文史记忆》《杭州传》《走读西湖》等;同时在文学领域里涉猎诸多体裁,包括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戏剧舞台剧本、电影剧本等,其中有一部长篇和三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戏剧领域里,也获得诸多殊荣;而与此同时,近四十年来,她一直还着力于中国茶文化的学术理论和中国茶文化教学框架建构,身为学术带头人,以她为核心成员建立了国内外目前唯一的一所本、硕、博茶文化学院,并主导参与筹建了茶文化交叉学科和茶非遗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