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著作立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戏曲文本在英语国家的译介和传播情况,分析了《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等戏曲文本在英语国家的译介案例,对比了国外汉学家主体和国内译者在译者主体性、译介内容、译介策略、译介渠道和译介目标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它们的译介效果,总结出戏曲文本70年的译介规律,并根据戏曲文本在世界戏剧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归纳出当前国内戏曲文本译介困境的实质及可望解决的路径。
苏凤,女,文学博士,山东人,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戏剧、戏剧翻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明清传奇在英语国家的译介与接受研究”、教育部课题“新中国成立70年戏曲文本英译与传播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戏曲文本译介模式研究”等,出版专著《戏曲文本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J.P.唐利维的狂欢化小说创作》、译著《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略》和专业教材《戏曲英语泛读教程》等,发表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