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在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同时期的思想及其内在联系与区别,从总体上把握理论家的思想性质,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理论问题的内在逻辑,进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规律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史、传播史及其在中国的理论效应和实践效应。
王雨辰,男,1967年12月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育计划。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自1991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外社会科学》《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9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9篇,《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近70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伦理批判与道德乌托邦: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哲学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走进生态文明》《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价值批判:解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等著作9部。研究成果先后六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省社科基金等课题10项。主要有:“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文明理论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走进生态文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等。
导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方法论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与理论问题的逻辑起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追问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逻辑起点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解读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主义的人本学解读
三、阿尔都塞和柯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解读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点与理论得失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得失与价值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理论主题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解放论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的理论定位和理论得失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一、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诊断与技术合理性问题的提出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生态政治学批判
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技术-性别”的批判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基本特点与理论得失
第六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的理论特质与当代价值
第七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一、总体性与阶级意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追求
二、批判与承认: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哲学
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虚空政治学
四、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追求
五、正义与平等: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诉求
六、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七、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评价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与实践效应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的转换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转换对于后马克思主义和英国文化研究的影响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影响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效应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