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是清华大学校史上任期最长(19311948)的校长,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蒋梦麟称赞梅贻琦为负重前行的骆驼。梅贻琦也自比为于惊涛骇浪之中驾驶清华这艘大船的船长。
本书考察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务管理、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国际交流、抗日救亡等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优良品格和办学风格。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本书基于大量档案,呈现诸多工作细节,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梅贻琦工作的具体思考和推进过程;同时档案与回忆等各类材料相互参证,将人物活动置于特定的时空之中,澄清了一些长期流传的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使梅贻琦形象更饱满鲜活、接近真实。
负重涉远的骆驼船长梅贻琦出长清华17年,为清华大学的稳定、建设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以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形容和清华的关系。他的嘉言懿行鲜明地体现出清华风格,他的非凡事功直接见于战时所创造的教育奇迹。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档案为基础材料,梳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的具体工作,细致分析梅贻琦领导校务时的工作细节和教育思考。在现有各类传记的基础上,本书通过档案于细微之中,既描绘了梅贻琦为人处事的谦冲自牧,也展现了他在教育工作中的深谋远略。
金富军,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校史馆副馆长、校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清华大学留学管理研究(1909-1949)》《周诒春图传》《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档案里的清华》等,主编《清华大学一百年》《周诒春文集》《蒋南翔青年运动与青年工作文集(1932-1952)》等,发表论文多篇。
出长清华 人地相宜
梅派中心
在留美预备部学生提前出洋风波中
协助国民政府接管清华学校
在被学生攻击之列
在校长之争中脱颖而出
认真地去做教师(19151931)
物理教授梅贻琦
任教务长后对大学部的改革
提议成立满蒙问题研究会
任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
尽自己的心力谋清华的发展(19311937)
支持留学教育
聘请华敦德
聘请诺伯特·维纳
邀请冯·卡门指导航空学科发展
争取将圆明园划拨给清华大学
农业学系的撤销与农业研究所的建立
争取成立清华大学湘雅医学院
筹建南昌航空工程研究所
筹设湖南分校
领导清华进行抗日救亡
联大之母(19371946)
筹备长沙临时大学
对何炳棣建言信的处理
对西南联大教务会议向教yu部陈请信的处理
宣布西南联大结束
复员后第一次开学日
复员初对清华大学恢复发展的擘画
各奔前程(1948)
离开清华大学与教授会敦请返校
[附]专心去造成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张彭春在清华学校(19231926)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