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5月,我的微博收到了一封私信,“李叔,听到你失业了,你听说过大疆吗?”那时候的我,做了三年的互联网创业项目“Pogo看演出”正接近尾声,并将其当作生活分享,在我作为爱好参与的一档音频播客《大内密谈》里聊了一句,没想到竟然因此在网上收到了来自“粉丝”的面试邀请。对无人机领域一无所知的我愣愣地回了一句“大疆是啥?”从此便开启了我和天宸八年的友谊长跑。
在深圳大疆共事一年后,我们各自进入新的职业阶段,他去了WeWork市场部,我则在离职后再次开始创业,全职运营我的第二个播客《日谈公园》,其中甘苦冷暖自知。《日谈公园》有幸在2018年成为中国第1家获得机构投资的播客,和天宸所在的WeWork也达成了先后长达三年的紧密合作,只是他在上海,我在北京,不再像过去一样朝夕相处,成了一期节目一会的莫逆之交,每次见面,自然是要大醉一场。
2020年5月,从家里打车去公司的路上,我突然接到天宸的电话,说自己也想做个播客,专门聊精酿啤酒的。我第1时间有点蒙。虽然之前知道天宸爱啤酒,但彼时的我连精酿和“大绿棒子”的区别都搞不清楚,更无法想象在中国有多少的精酿爱好者,是否可以支撑得起一档啤酒垂类的播客。但我知道天宸做事靠谱,并且真的爱啤酒。我告诉他,想做就去做,全力支持。3个月后,播客《啤酒事务局》全网上线,《日谈公园》的团队承担了节目早期的技术支持、后期剪辑和运营工作,直到天宸的团队规模扩大后进入独立运营。
而今,《啤酒事务局》已经上线三年多,播出了150多期节目,完成了对超过一百位中国精酿啤酒资深从业者的访谈,并且将社群、电商、啤酒旅行社搞得风生水起,成了不折不扣的“啤酒事务局”。这几年,我和天宸在上海、北京、大理、黄山、青岛……聚了又聚,依稀记得,一次酒酣耳热之际,天宸提到过想要写一本和中国精酿行业有关的书。正恍惚间,书已完稿,他邀我作序。诚惶诚恐之下,我写下这些文字,来纪念啤酒事务局和这本书的缘起。
我喝精酿不能算多,其实也是在和天宸的一次次酒局,以及收听《啤酒事务局》播客节目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精酿啤酒真有意思。这本书则是让我补足了欠下的功课,系统了解了关于啤酒的方方面面。据我所知,这也是第1本关于中国精酿的书。它比较详细地梳理、总结了国内精酿啤酒十几年的发展,并以风趣幽默的叙事方式讲
述了中国精酿人的故事,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不过,翻开下一页之前,你zui好先确认身边有没有冰啤酒,因为你会忍不住在微醺中一口气读下去,和故事中的人一道体验那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人生况味。
有次边喝酒边聊到我们zui初的结缘,天宸回忆起当年在美国大学毕业后的自驾之旅——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市和花园,车里播放的,一直是我的播客节目。几年后,天宸的《啤酒事务局》也成为了很多听众的生命瞬间,迎向我们的,是未来的蜿蜒长路,和喝不完的酒。
李志明,播客《日谈公园》创始人
2024.1.22
【后记】
如人饮酒,高低自知
大概有上百个凌晨的四五点钟,口渴难耐,醒来喝水的时候,我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儿?昨晚有没有做什么傻事?”
这是一本喝酒书,不是一本戒酒书。迄今为止,我们只夸啤酒哪里好。我很想否认,但事实就是这样——既然是酒精,对身体就是有害的。
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痛苦。如人饮酒,高低自知。
如果这本书写得还算成功,你应该也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啤酒(抱歉)。有个“不良爱好”,也没什么不好。我们莫名其妙地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目的或意义;如果有,无非是一两个“不良爱好”,些许真情实意。
每个人都在追随着命运的星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领受神恩。因为啤酒,我们的追随变得十分具体。为了这个“不良爱好”,你或许
可以考虑放弃其他不良爱好,并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少吃碳水,多运动。
我们经常调侃自己或某人是“酒蒙子”,以表达对啤酒的热爱。在我们的啤酒旅行中,喝蒙一两次总要有的,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警惕酒精对自己以及你爱的人的影响,谨慎“日常蒙”。
没喝过的时候,喝,是自由;喝太多的时候,不喝,是自由。精酿啤酒之中是无尽的自由,只有节制的饮者才能寻得。
什么是“精酿啤酒”
zui后,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心目中的“精酿啤酒”到底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精酿啤酒是文化产品,而不只是酒精饮品。通过啤酒、品牌、酿酒师传递文化,表达态度。具体传递的是什么文化,当然因酒厂而异。牛啤堂在研究“中国的啤酒”;赤耳在抚慰城市中偶尔 emo 的年轻人;电车头承载了东北的时代记忆;因为拾捌,武汉多了一些“江湖气”;邢师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手艺人;在康阿姨面前,你真的相信,热爱可以让人永远年轻……
但是,有一些关键词,是所有(我认为的)精酿厂牌或多或少都在坚持的,例如本地、创新、分享、包容、多元、有脑子……
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文化,也不是所有的“态度”都是态度。现代精酿啤酒运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的浪潮之中。正如摇滚乐的诞生是对商业流行音乐的反抗,精酿啤酒在根基上是对大型工业啤酒厂的反抗。对这个世界的反思,甚至反叛、反抗,是精酿精神的一部分。“岁月静好”,从来不属于一家真正的精酿酒厂。“小型”“独立”的厂牌,商业上的包袱更小一些,更有可能拥有这些文化和态度。这也是 BA 对精酿酒厂有这两点要求的部分原因。
但也不一定。有一些确实小型、独立的厂牌,酒难喝,除了搞钱,也没看到有什么文化;有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牌,酒保持了水准,还在力所能及地表达态度,甚至补贴初创厂牌搞活动——你说谁更“精酿”呢?
光头说,“情怀”是初心,是行动,不是结果。不能说只因为生意好,“情怀”就突然消失了。做得好,也有可能是因为更专业,更努力。他总是在外面“喷”自己的产品,还说什么“精酿不是产品,而是摇滚”——但实际上,国内有多少厂牌的产品能做到拾捌的水准呢?
整天把“情怀”挂在嘴边,未必真的有“情怀”;假装不务正业,未必没有在默默努力。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不理解的,就一顿开喷,这不是爱憎分明,是低级趣味。整天指点江山、以挑刺为己任,不过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赚廉价的流量。
“啤酒猎人”迈克尔· 杰克逊一生评酒无数。在他看来,酒评应该更关注啤酒美好的地方,而非其风味缺陷。在公开发表的文章里,他从不轻易说任何一款啤酒不好。
“是他的呐喊,让成百上千家酒厂拔地而起…… 他告诉我们:伟大的酿造工作充满了荣耀,酿酒人是光荣的。我们这辈子,有大量的美好时光是在餐桌边度过的。怎样去珍惜?当然应该喝好一点的酒。我们可以通过酿造啤酒,酿造出某种形式的真理,酿造出完美,然后可以唤醒、甚至缔造出这个世界上所有zui美妙的东西。我们很幸运,能听到杰克逊的呐喊,再也没有什么比他的声音更重要。”——布鲁克林酒厂酿酒师在杰克逊葬礼上的演讲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市场。酿酒师通过酿酒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消费者通过买酒表达支持什么样的价值观。中国精酿正处于快速起飞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厂牌、酿酒师们一定会有
不知所措的时刻,但只要真诚、努力,不投机、不作弊,犯了错及时弥补,我愿意给这样的中国厂牌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我希望有本土、创新,真正好喝的中国啤酒,能够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让国外的精酿爱好者们也趋之若鹜。这绝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因为我们深爱这片土地。了不起的中国精酿,一定根植于一片包容的壤。
愿所有爱精酿的人们,自由、可爱。
2023年冬,于上海宣化路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