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黄帝外经》自汉代之后不幸亡佚,历朝历代均未发现,但在民间则一直有不少传说,20世纪50年代,天津一家图书馆收藏的明代学者陈士锋的文献中,发现了《黄帝外经》,这部《黄帝外经》很可能是明代中医家根据具他古籍中零散的记载,并结合中医在明代的发展而重新撰写的。这部《黄帝外经》有浓郁的道家思想,理论上以后世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对于当今的学界和医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完成了《黄帝内经》的翻译之后,李照国收授即开始学习,研究和翻译《黄帝外经》。
[明]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天启年间生,清康熙年间卒。据《山阴县志》载:“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卒。”
陈氏幼习儒道,欲继往圣之绝学,以开万世之太平,后因仕途之困,则以岐黄之道为本,以“良医济世”为志。平生好学,精研国医典籍之理法,博采历朝医家之方药,故而医理精深,诊疗卓异,实乃精诚之大医者。研习之余,诊治之后,则善著书立说,以惠后人。
其著甚丰,可谓等身,惜多已亡矣。据史料载,其所亡者,若《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外科洞天》《伤寒四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琼笈秘录》《黄庭经注》《梅花易数》。
今存者,唯《石室秘录》《洞天奥旨》《本革新编》《辨证录》《辨证玉函》《脉诀阐微》《外经微言》是也。存者虽少,然《外经微言》之存,可谓多之多者也。自汉代始,《黄帝外经》即亡矣。《外经微言》,即《黄帝外经》是也。实传抑或托名,皆有传承。陈氏之功,尤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