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清代小品文经典《秋灯琐忆》的译注本。《秋灯琐忆》是清末钱塘人蒋坦写给妻子关瑛(字秋芙)的忆语体小品文。蒋坦回忆与爱妻关锳(关秋芙)日常生活琐事,充满才情、风雅、致趣和诗意。全书叙事栩然,文辞清疏而雅,情感纯粹而动人心。本次出版以初版咸丰二年(1852)钱塘蒋氏巢园刊本为底本,参校众本,进行点校和译注,附录年表、人物传、序跋等多种内容,作为了解蒋、关的辅助。书前彩插蒋、关的故事所绘精美彩图,便于读者更好欣赏。
《秋灯琐忆》是清末钱塘人蒋坦写给妻子关瑛(字秋芙)的一篇散文,极美。秋芙被近代文学家林语堂形容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两个女性之一,另一个是沈复之妻芸娘。本书对《秋灯琐忆》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翻译,对其中涉及的部分典故和史事进行了注解,并附有赏析说明,指出文字的精彩之处,以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欣赏。
三年前,偶然翻到了《 秋灯琐忆》一书,当时只 觉得书中的文字颇美,书 中的男子深情,书中的女 子可爱,此文是明清散文 中一道很是可口的餐前小 点。再读之下,又觉得如 品一杯上好的清茶,初时 平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此书的理解越发透彻 和深刻,那股清香便渐渐 充溢于唇齿之间,沁人心 脾,徘徊久之而不能去。 于是,便下决心来译注 这篇散文。这起初其实只 是我出于对《秋灯琐忆》 的喜爱而进行的一种自娱 之举,并没有出版的打算 ,所以我的译笔率性而成 ,有一些自我诠释之处。 这确确实实本是一部孤芳 自赏之作。 以下是我刚开始翻译此 文时的篇首语: 《秋灯琐忆》是清末钱 塘人蒋坦写给妻子关瑛( 字秋芙)的一篇散文,极 美,前人已经作了信、达 、雅的译本,我就不照实 译了,算作练笔吧。散文 的时间线看起来有点乱, 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段落是 蒋坦在其不同时期写下的 ,每一段文字都是当时的 蒋坦对爱妻秋芙的一段回 忆。题外话,作为一个乱 离人,蒋坦的下场极惨, 风流文字,亦敌不过升米 棉衣;作为一条太平犬, 我还能敲敲键盘,写几个 不知所云的文字,幸甚。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 得到了同人的大力帮助, 遂得以在补充了一些资料 、校正了一些差错后,将 这部自娱之作整理成文。 其间参考了一些自民国至 当代出版的有关《秋灯琐 忆》的书籍,详细的参考 书目会在后文中列出。 这于我而言未尝不是一 件幸事。我一直以为,能 够单纯且执着地去做一件 事,是一件快乐且幸运的 事。周瘦鹃先生一生爱花 ,曾称自己为种花人,而 我这不腆之人或可称得上 做书人。做书人的目的于 我而言很单纯,我只想将 书中优美的文字和诚挚的 情感分享与诸君,让诸君 和我一样,在这絮絮的文 字中体味到平凡爱情的一 丝真意。一、明清忆语体 散文宽泛地来说,在古典 文学中,散文只是与韵文 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韵文 基本上会遵循一定的规则 ,例如韵律、格律和排偶 ,而散文的形式则要灵活 很多。散文的文体在中国 古典文学史上,有两次重 要的变革运动,一即以唐 宋八大家为主而倡议的古 文运动,一扫六朝以来以 骈文为主的浮艳绮靡之风 ;一即以明朝前后七子为 主而倡议的复古运动,文 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 当时流行于文坛的八股文 和台阁体。 这两项运动无疑对散文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 作用。自明朝以来,散文 的文体和形式越发多样化 ,优秀的散文层出不穷。 譬如张岱的《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等,至今仍 然颇受读者欢迎。 而以沈复的《浮生六记 》为代表的忆语体散文无 疑可以算作其中的一朵奇 葩。忆语体是文人因思念 亲友,采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事迹撰写而成的散文集 ,或可以称之为有同一主 题的小品文的合集。这些 文章大多为悼亡之作,比 如沈复的《浮生六记》、 冒襄的《影梅庵;忆语》 和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 》。但是蒋坦的《秋灯琐 忆》一书,是其在秋芙生 前所写,并于咸丰二年 (1852)自行付梓。秋芙 于成丰七年(1857)去世 后,蒋坦将秋芙的诗集、 自己的悼亡诗《愁鸾集》 与《秋灯琐忆》合刊为《 三十六芙蓉馆诗存》。其 中《秋灯琐忆》与成丰二 年刊刻的版本相比,只是 略略改动了一些字词,内 容并无出入,无一字为悼 亡的内容。 忆语体散文因其主要记 载的是夫妇之间的一些琐 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 些宴饮游乐之事,与其他 明清散文体裁相比,更为 贴近当时的士人生活,家 长里短之气跃然纸上。不 过,这些忆语体散文的风 格却是各不相同的。 冒辟疆是明末清初寓居 在扬州的一代大儒,他和 故事的女主人公董小宛俱 是才情卓绝之辈,然冒辟 疆傲骨峥嵘,文人习性太 重'董小宛在书中的形象 完美得不太真实,并非我 理想中的爱情。沈复是清 朝中叶生活在苏州的一介 白丁,一生坎坷,妻子和 儿子均先他离世,而芸娘 亦是一个有些许才情的寻 常女子,他们的感情是平 淡冲和且动人的。陈裴之 和沈复所生活的时代大致 相同,他出生于钱塘的书 香门第,其父陈文述在诗 坛名闻遐迩,其妻汪端是 清朝有名的女诗人之一, 论才情,当不在其夫之下 。然陈裴之仿《影梅詹忆 语》所写的《香畹楼忆语 》的主人公是其妾室紫姬 ,而我又私以为陈裴夕存 四人当中是最为俗气之人 。 …… 关于注释。其实忆语体 散文并非十分难懂的古文 文体,加之有译文可以对 照,所以我并未对字词作 出太多注释,主要注释了 文中的典故、人物、地名 、时间和一些其他背景资 料。由于《秋灯琐忆》这 篇文章每一两段叙述的都 是一些独立的事件,前后 文并无太多的关联性,故 我将有关联的段落的原文 、译文和注释放在一起, 方便读者更好地阅读、比 对原文和译文。 译注一事本来不易,文 中谬误缺漏之处肯定是存 在的。我参照了许多前人 的注本,以及近期出版的 一些译注本,并翻阅了大 量其他相关资料,在查漏 补缺一事上已是勉力为之 。虽然《秋灯琐忆》不算 古奥,但也确实存在
蒋坦,字平伯,号蔼卿,浙江钱塘人。生卒年按其文章推算与后人考据,约为1818-1863年左右,终生秀才,善文章、工书法,著有《息影庵初存诗集》及《百合词》二卷,《夕阳红半楼词》二卷;其妻关瑛(即秋芙),亦负文才,著有《梦影楼词》,解音律,善弹琴,尤喜佛经。夫妇偕隐家园,联吟礼佛,出则文坛吟社,客满樽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附录一 蒋坦其人
附录二 秋芙小传
附录三 蒋坦家族成员
附录四 蒋坦与秋芙年表
附录五 《秋灯琐忆》原序
附录六 蒋文学坦
附录七 《西湖杂诗》序
附录八 《息影庵初存诗》跋
附录九 女士关秋芙传
附录十 《愁鸾集》蒋坦自序
附录十一 《秋灯琐忆》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