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背景、内涵、特征和育人价值。第二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框架设计进行简述及解读。第三章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教学设计、价值追求和设计方法。第四章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第五章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方法。第六章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学科研修理念、原则、方法。
第一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概述
第一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内涵与特征 3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内涵3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特征4
第二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背景6
一、解读国家政策——贯彻立德树人、五育并举6
二、解码核心素养——基于全息育人导向的整体教学13
三、解析课程标准——深度表达课程改革的育人追求18
四、解剖课堂教学——重拾教育初心,探索育人本真25
第三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价值 29
一、落实课程育人,筑牢育人根基29
二、实现课堂转型,拓宽育人路径32
三、着眼教师发展,提益33
四、着力学生成长,厚植育人根本35
第二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点建构
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框架设计 39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框架概述39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框架解读40
第二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点设计52
一、单元育人点概述52
二、单元育人点导引54
第三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
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价值追求 89
一、思想性——打好“政治底色”89
二、系统性——开拓“育人课程”91
三、科学性——讲好“育人道理”94
第二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方法98
一、单元教材分析99
二、育人目标建构103
三、育人活动设计105
四、信息技术融合107
五、育人资源选择109
第三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111
一、心理板块全息育人教学设计112
二、道德板块全息育人教学设计 114
三、法律板块全息育人教学设计116
四、国情板块(国内)全息育人教学设计119
五、国情板块(国际视野)全息育人教学设计121
第四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实施
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127
一、育人导向——从说理论证走向价值建构 128
二、育人认知——从政治话语走向育人话语 129
三、育人评价——从内容逻辑走向育人逻辑129
第二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132
一、教学理念——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132
二、教师角色——从知识到学 133
三、技术运用——从能到情境建构134
四、育人目标——从学科任务到人的发展135
五、育人策略——从文本解读到素养培育135
第三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课例评析139
一、基于新授课全息育人教学课例评析140
二、基于复息育人教学课例评析 149
三、基于试卷讲评全息育人教学课例评析154
第五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
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能161
一、课程改革,构建学科育人生态 161
二、问诊育人课堂,课堂转型升级164
三、破解育人难题,教师专阶169
四、精准问诊学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71
第二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的实施172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17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制定176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学生学量表的制定183
第三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教学评价案例评析188
一、课堂教学评价案例评析188
二、学生学案例评析192
第六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学科研修
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研修理念7
一、教师为本——提升育人素能7
二、问题导向——确立研修目标7
三、课程多元——满足个性需求8
四、浇根改善——研训转型8
第二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研修活动原则9
一、整体性原则9
二、差异性原则210
三、参与性原则210
四、开放性原则210
第三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研修方法210
一、众筹智慧、借力生长211
二、“五育融合”、系统设计211
三、课题、任务驱动211
四、调查研究、精准施策212
五、创建机制、正向激励212
六、互联互动、技术赋能
第四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研分析 213
一、“众筹智慧”理念下的校本研修活动案例分析 214
二、“众筹智慧”理念下的区域研修活动案例分析 225
三、“众筹智慧”理念下的网络研修活动案例分析229
参考文献249
后记251
第一章|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概述
第一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内涵与特征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内涵
“全息”作名词用时,即全部信息。括学科的、课程的、课堂的全部信息。
“全息”作动词用时,是指由部分信息折射出全部信息。
“全息育人”是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实践中的全息演绎。通过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育人点,引导学生全面、全域、全程地学必须以学科为载体,建构小学、中学“五育”培养的教学目标体系,建构各学科落实“五育”的教学路径和方法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是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五育融合的教学变革。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创新教学方式,课前、课中、课后为一行结构化设计,自然地、有机地把德智体美劳融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展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结合起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能。方向就是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所谓学科育人,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挖掘学科的德育、美育内涵,结合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等人格养成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整体素养和展的全息载体。换句话讲,就是以育人为基点,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有机结合。“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是对学科育人通俗、科学的阐述。
具体地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息育人的内涵有以下四个向度。
(一)全息的意识
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提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给我们的学科育人带来新的启迪与思考。我们通过文本挖掘出学科、单元、小结、课(时)的育人点,以这些关键育人点来折射出更多的育人点,达到全学科、学生学程、课堂教学的全要素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