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工笔画坛上, 苏百钧的工笔花鸟画独树一帜, 他集学养、功、力、灵性、创造于一体, 他以宁静、清新、幽雅的美学格调, 浓郁的现代人文情怀和诗性的抒情气质, 创意立体, 拓展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境新风。苏百钧的画有生活的深厚根底, 有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在写生的技巧中突现写意精神, 他在大构图“繁密之体”工笔在花鸟画体式的创造中, 形成颇具个性特色的“苏家”样式。此画集包括了苏百钧的主题创作、长卷、扇面、白描等不同类型的作品200多件, 并配合以相关评述和背景阐述文字, 是艺术家近期最综合和图文并茂的画集, 既是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总结的重要文献, 也是值得广大国画师生学习的“教科书”。
		
	
	苏百钧,1951年生于广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艺术顾问,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会副会长、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委员。
	自幼随父亲苏卧农学习书法、绘画、古诗词、文学及画论,临摹师伯方人定原作近百幅。1984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导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教授读研究生,专攻宋元工笔花鸟画。1987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起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课程教学,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调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为文学硕士、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花鸟教研室主任。
	作品曾获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展览金奖一次、学术奖三次、大奖两次、铜奖三次。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在北京鸟巢颁奖,被授予皇家鲁拉德骑士勋章。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文化部新大楼、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作品《凤凰花木图》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金色大厅,《和谐家园》被山东省委收藏并悬挂在蓝色大厅,《溢远清香》被中宣部收藏,《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议室。
 
	- 
		正道高致的表率
	
-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艺术品读
	
- 
		试论“意”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
	
- 
		随“意”赋彩
	
- 
		早春
	
- 
		昨夜风雨
	
- 
		芦塘灰鹭图
	
- 
		姜花
	
- 
		雨霁
	
- 
		松鹤图
	
- 
		圆寂
	
- 
		暇日
	
- 
		小憩
	
- 
		谧·花间之三
	
- 
		绣球之二
	
- 
		美人蕉
	
- 
		芍药
	
- 
		愁绝水一方
	
- 
		追忆的故园
	
- 
		海棠
	
- 
		苗
	
- 
		雨后
	
- 
		暮韵
	
- 
		涟漪
	
- 
		晨韵
	
- 
		晚风
	
- 
		春寒
	
- 
		归途
	
- 
		七月盛开的三棱剑花
	
- 
		烁·金色季节
	
- 
		酸豆一株起卧龙
	
- 
		热风
	
- 
		拒霜
	
- 
		秋韵
	
- 
		割禾之后
	
- 
		清韵
	
- 
		秋原
	
- 
		露寒
	
- 
		退潮
	
- 
		杨桃
	
- 
		梦醒
	
- 
		晌午·韵语之二
	
- 
		清溪
	
- 
		冬种之二
	
- 
		浦
	
- 
		凋谢的玉簪花
	
- 
		寻寻觅觅
	
- 
		竹林
	
- 
		梳羽图
	
- 
		圣诞花与小鸟
	
- 
		蒲花
	
- 
		竹林云雀
	
- 
		紫球花与小鸟
	
- 
		秋桐
	
- 
		水草
	
- 
		鸽子与菊花
	
- 
		田间
	
- 
		秋荷
	
- 
		高秋集禽图
	
- 
		木瓜王
	
- 
		无瑕
	
- 
		冬日·向日葵之二
	
- 
		网·椰林
	
- 
		冬雪
	
- 
		海风
	
- 
		绿帘
	
- 
		煦风
	
- 
		望·初雪
	
- 
		萝岗赏梅
	
- 
		凤凰花木图
	
- 
		和平颂
	
- 
		春暖
	
- 
		秋酣
	
- 
		秋塘野趣
	
- 
		瑞雪
	
- 
		瑞雪之二·朱鹮
	
- 
		晨曲
	
- 
		雾韵
	
- 
		春雨
	
- 
		胡杨
	
- 
		涟漪之二
	
- 
		地涌金莲
	
- 
		艺开新境
	
- 
		——“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开幕致辞
	
- 
		苏百钧作品展研讨会摘录
	
- 
		以心接物逸静清淳
	
- 
		——父亲苏百钧的花鸟画艺术
	
- 
		苏百钧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