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节能降耗、能效提升”为技术主线,以“理论知识与工程案例相结合”为特点,从结构、材料、工艺、控制、系统等方面较为全面的介绍了锅炉、工业窑炉、内燃机、汽轮机、电机系统以及变压器等重点耗能设备及其系统的节能技术。全书共分为十章,分别讲述了锅炉、工业窑炉、内燃机、汽轮机、电机、风机、泵、制冷系统、空气压缩机以及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能耗分析与能效现状,节能原则与措施,单体设备节能技术以及系统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发展趋势,耗能设备与环境,能效标准、检测与评价,典型的节能案例。
本书可供相关行业系统节能服务体系相关工作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培训资料。本书注重耗能设备节能原理与技术的介绍,也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和参考读物。
		
	
何燕,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何燕,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五年来致力于解决碳管制备、分散及应用所涉及的基础性、共性化和产业化瓶颈难题,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2项。构建国际首套千吨级碳管生产线;创新性提出基于热激励的纳米分散新机制,破解纳米材料团聚难以有效分散的难题;揭示碳管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跨尺度关联规律,开发出系列工业生产技术,解决难以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性难题。研究成果在山东大展等企业实施规模生产。产品应用于SRSD、比亚迪电动汽车等1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26件,发表SCI、EI论文102篇,实现转化4项,成果获奖16项。
第1章锅炉节能技术	
1.1概述	2
1.2锅炉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3
1.2.1锅炉的分类	3
1.2.2锅炉系统的工作原理	4
1.3锅炉系统节能技术与措施	6
1.3.1锅炉能耗分析	6
1.3.2锅炉的节能措施	7
1.3.3锅炉的主要节能技术	12
1.3.4洁净煤发电技术	35
1.3.5锅炉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38
1.3.6综合评价	41
1.4工程应用案例	43
1.4.1哈锅660 MW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	43
1.4.2600 MW亚临界机组提温提效锅炉改造	46
1.4.31000 MW机组锅炉吹灰汽源节能改造	48
参考文献	50
第2章工业窑炉节能技术	
2.1概述	54
2.2工业窑炉节能原理与技术措施	54
2.2.1工业窑炉节能原理	55
2.2.2工业窑炉节能技术措施	57
2.2.3不同行业工业窑炉节能技术	60
2.2.4工业窑炉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61
2.3工业窑炉余热回收技术	62
2.3.1干熄焦与高炉煤气利用技术	63
2.3.2有机朗肯循环技术	68
2.3.3热泵技术	69
2.3.4热管技术	72
2.3.5吸收式制冷技术	73
2.4高效节能燃烧装置及技术	73
2.4.1富氧燃烧技术	74
2.4.2高速燃烧器燃烧技术	74
2.4.3脉冲燃烧器及燃烧技术	75
2.4.4蓄热式陶瓷燃烧技术	76
2.4.5平焰燃烧技术	77
2.4.6催化燃烧技术	77
2.4.7浸没燃烧技术	78
2.4.8雾化油燃烧技术	79
2.4.9旋流燃烧技术	80
2.5工业窑炉节能评价与分析	80
2.5.1节能评价指标	80
2.5.2各行业窑炉能耗考核标准	80
2.6工程应用案例	83
2.6.1案例1——步进式加热炉改造	83
2.6.2案例2——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85
参考文献	86
第3章内燃机节能技术	
3.1概述	90
3.2内燃机分类与工作原理	91
3.2.1内燃机分类	91
3.2.2内燃机工作原理	91
3.3内燃机节能原理与技术	93
3.3.1内燃机能耗现状分析	93
3.3.2内燃机节能原理	93
3.3.3内燃机主要节能技术	95
3.3.4内燃机节能评价	114
3.3.5内燃机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120
3.4内燃机节能案例	121
3.4.1比亚迪汽车高效节能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及系统	121
3.4.2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12L高效节能环保天然气发动机	122
3.4.3DVVT的节能效果试验研究	123
参考文献	123
第4章汽轮机节能技术	
4.1概述	128
4.2汽轮机工作原理	128
4.2.1汽轮机基本组成及分类	128
4.2.2汽轮机工作原理	129
4.3汽轮机节能技术与措施	133
4.3.1汽轮机能耗分析	133
4.3.2汽轮机节能原则和方向	137
4.3.3汽轮机节能措施	138
4.3.4国产超超临界汽轮机特点及改造思路	141
4.3.5汽轮机主要节能技术	143
4.3.6节能潜力分析与发展趋势	163
4.3.7综合评价	168
4.4工程应用案例	170
4.4.11000 MW超超临界冲动式汽轮机通流改造	170
4.4.2蒸汽喷射真空系统代替水环真空泵	172
参考文献	172
第5章电动机节能技术	
5.1概述	176
5.2电动机分类与特点	177
5.2.1电动机分类	177
5.2.2典型电动机结构和工作特性	178
5.3电动机能效标准与提升原则	185
5.3.1电动机能效等级标准	185
5.3.2电动机能效提升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88
5.4电动机系统能效提升技术与措施	189
5.4.1电动机能耗分析	190
5.4.2电动机系统存在的问题	192
5.4.3开发与推广高效电动机	193
5.4.4电动机的高效再制造与节能	207
5.4.5电动机系统的节能技术	210
5.4.6国家重点推广的电动机系统节能先进技术分析	219
5.4.7电动机能效的检测和评价	220
5.4.8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223
5.5电动机能效提升与节能改造工程案例	225
5.5.1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节能系统设计与效益分析	225
5.5.2油田低效电动机高效再制造	227
5.5.3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	228
5.5.4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动机及变频控制技术	229
参考文献	229
第6章风机节能技术	
6.1概述	234
6.2风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性能	234
6.2.1风机的分类	234
6.2.2离心风机	235
6.2.3轴流风机	239
6.3风机系统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	241
6.3.1风机能耗分析	241
6.3.2高效风机	244
6.3.3风机优化	245
6.3.4风机调速节能	249
6.3.5风机噪声控制	251
6.3.6风机的选型	251
6.4风机的节能评价	253
6.4.1风机相关节能技术标准	253
6.4.2风机发展方向	256
6.5风机节能技术案例及应用	256
6.5.1引风机变频静叶联合控制研究与应用及节能效果分析	256
6.5.2基于磁悬浮高速电动机的离心风机综合节能技术	257
6.5.3高效翼型轴流风机节能技术	258
6.5.4曲叶型系列离心风机技术	258
参考文献	259
第7章泵的节能技术	
7.1概述	263
7.2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64
7.2.1泵的分类	264
7.2.2泵的工作原理	265
7.3泵的主要节能技术	268
7.3.1设计技术	269
7.3.2运行节能	272
7.3.3节能潜力分析和发展趋势	274
7.4泵的综合评价	275
7.4.1政策、法规与标准	275
7.4.2评价方法	278
7.5工程应用案例	279
7.5.1泵及其叶轮的再制造	279
7.5.2泵调速节能	283
7.5.3泵运行系统节能改造	285
参考文献	286
第8章制冷设备节能技术	
8.1概述	289
8.2制冷装置工作原理	290
8.2.1压缩蒸气制冷系统	290
8.2.2吸收式制冷系统	291
8.2.3吸附式制冷	292
8.2.4喷射式制冷	293
8.2.5固态制冷	293
8.2.6水蒸发冷却	294
8.2.7复叠制冷	295
8.2.8半导体制冷	296
8.3制冷部件节能技术	296
8.3.1制冷压缩机节能技术	296
8.3.2换热器节能技术	306
8.3.3制冷剂的替代	308
8.3.4经济器循环	309
8.3.5膨胀功回收技术	310
8.3.6并联机组运行	312
8.3.7热(冷)回收利用	312
8.3.8太阳能制冷技术	314
8.4制冷设备的节能评价	314
8.4.1制冷设备节能评价标准	314
8.4.2制冷系统节能评价指标	320
8.5节能案例分析	322
8.5.1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	322
8.5.2磁悬浮离心冷水机组在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324
8.5.3多能源综合利用案例	325
参考文献	326
第9章空气压缩机节能技术	
9.1概述	330
9.2空压机分类与工作原理	331
9.2.1空压机的分类与特点	331
9.2.2典型空压机结构与工作过程	332
9.2.3压缩空气系统构成	335
9.3空压机节能原理与技术	336
9.3.1空压机能耗分析	336
9.3.2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措施与技术	344
9.3.3空压机噪声污染与控制	359
9.3.4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361
9.3.5综合评价	361
9.4空压机节能工程应用案例	366
9.4.1基于智能控制的节能空压站系统技术	366
9.4.2绕组式永磁耦合调速器技术	366
9.4.3空压机节能驱动一体机技术	367
9.4.4两级喷油螺杆空压机节能技术	367
参考文献	368
第10章变压器节能技术	
10.1概述	373
10.2变压器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	374
10.2.1变压器用途及分类	374
10.2.2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374
10.2.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76
10.2.4变压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377
10.3变压器能耗分析	377
10.3.1变压器的损耗	377
10.3.2降低变压器损耗的措施	380
10.4变压器主要节能技术	380
10.4.1优化变压器材料	381
10.4.2优化变压器结构	386
10.4.3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391
10.4.4变压器冷却技术	393
10.4.5变压器除潮技术	394
10.4.6高效变压器	394
10.4.7变压器材料回收与再制造	400
10.4.8变压器与环境	400
10.5变压器节能综合评价	402
10.5.1评价标准	402
10.5.2性能评估与节能评价	405
10.5.3变压器发展趋势	408
10.6变压器节能工程案例	409
10.6.1电力变压器节能改造案例	409
10.6.2可控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技术	410
参考文献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