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原(上、下)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第七辑
定 价:78 元
丛书名: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
《莽原》围绕原野好汉道兰斤阿尤尔、博客手云登等人的命运展开,以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模式叙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在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的故事。作品人物可分为五个系列,采用各组人物交叉互动的结构布局,展现出颇为复杂的人物命运纠葛,典型、深刻地反映了即将迎来现代文明曙光的内蒙古社会历史面貌。作品突出的特色是可读性强,以严格的写实风格勾画出人间百态,富有真实感,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优美自然,散发出浓浓的蒙古草原生活气息。
自2011年始,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启动至今,共翻译出版图书45册,包括长篇小说22部、中篇小说卷11部、短篇小说卷7部、报告文学卷1部、诗歌卷2部、散文卷2部。这494部(篇/首)作品,集中展示了优秀蒙古文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在国内外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成为一个介绍内蒙古蒙文作家创作现状的优秀品牌工程。
2021年推出第七辑共五部图书,分别是:长篇小说《金莲川传奇》《莽原》(上下册)、儿童文学集《金马驹》《蚂蚁漩涡》。
前 言
内蒙古文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祖国北疆亮丽文化风景线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自古以来,内蒙古文学精品佳作灿若星河,绵延接续,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学版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蒙古文文学创作是内蒙古文学的一抹亮色,广大少数民族 作家用自己生动的笔触创作出了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鸿雁高飞凭双翼,佳作共赏靠翻译。这些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并没有局限于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通过插上翻译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乃至走
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为集中向外推介展示内蒙古优秀蒙古文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为使用蒙古文创作的作家搭建集中亮相的平台,让更多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被读者熟知,自2011年起,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内蒙古翻译家协会联合推出文学翻译出版领域的重大项目《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该工程旨在将内蒙古籍作家用蒙古文创作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和宣传推介。此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次大规模、全方位、系统化向国内外读者完整地展示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文学创作水准的一次集体亮相,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翻译水平的一次整体检验,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生动实践。
民族文学风华展,依托翻译传久远。文学翻译是笔尖的刺绣,文字的雕琢,文笔的锤炼。好的文学翻译既要忠于原著,又要高于原著,从而做到锦上添花,达到信 达 雅的理想境界。这些入选翻译工程的作品都是内蒙古老中青三代翻译家字斟句酌的精品之作,也是内蒙古文学翻译组织工作者精心策划培育出来
的丰硕果实。这些作品篇幅长短各异,题材各有侧重,叙述各具特色,作品中既有对英雄主义淋漓尽致的书写,也有对凡人小事细致入微的描摹;既有对宏大叙事场景的铺陈,也有对人物内心波澜的捕捉;既有对时代发展的精彩记录,也有对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既有对守望相助理念的呈现,也有对天人和谐观念的倡导。它们就像春夜的丝丝细雨,润物无声,启迪人的思想、温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为我们心灵的百草园提供丰润的滋养。
该工程实施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各界好评如潮,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蒙古文文学创作的重要窗口,部分图书甚至成为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重要的文献资料。此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为促进各民族作家、翻译家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供了坚强支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石榴花开,牧野欢歌。时光荏苒,初心不变。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征程之路上,衷心祝福这些付梓出版的作品,沐浴新时代文艺的春风,带着青草的气息、文学的馨香、译介的芬芳,像蒙古马一样,纵横驰骋在广袤无垠的文学原野之上。
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冀晓青
作者简介:
布仁特古斯:蒙古族,1947 年出生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大原野》《黑骏马》《大地》《地罅》《戈壁滩上的三只弱命》《蒙古女人》等八部长篇小说,及《家乡的白神》《驼峰山》等中短篇小说集。曾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娜奖一等奖,三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长篇小说《大地》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译者简介:
赫日克:蒙古族,1944 年出生于内蒙古科左中旗,曾就职于旗、盟、自治区机关,历任正蓝旗乌兰牧骑队长,锡林郭勒盟歌舞团团长、书记,锡盟行署翻译科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巡视员,2005 年退休。从事蒙汉语言文学翻译工作五十余年,先后翻译出版了长篇小说《大地》《红月亮》《草原上的老房子》《金莲川传奇》及中篇小说《蒙古商人》等二百余万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