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
钱币里的中国史 ![]()
本书细说中国古代人关于金融货币的智慧,纵论钱的诞生、成长、演变的历史,从夏商周一直讲到晚清。作者从钱币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今社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月河、王立群推崇的作家清秋子新作品 ◎从货币的演□中,读出历史的走向;从历史的关节处,发现金融的门道 ◎看经济大势,要有望远镜般的眼光,能看几千年,那么看透未来几年肯定不成问题 ◎看金融趋势,要有显微镜般的眼光,会洞察本质,那么看清楚未来几十年也没问题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一本书纵览中国经济4000年 ◎想实现财富自由的人都爱看的中国史
本书特色: ◎新冠疫情肆虐,“经济的冬天”让很多人惶惑、痛苦、不知所措。一切的根源在于钱,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至今也没有弄懂,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穷人认为他们已经知道一切财富密码,财务自由的人选择学习成长,哪种选择是合适的?本书告诉你怎么树立正确财富观;本书告诉你有钱是结果,知识是方法 ◎从夏商周一直讲到晚清,堪称打通金融、历史两个领域的一部奇书,改□对钱的粗浅认知,从这本书开始 ◎作者幽默风趣,功底扎实、娓娓道来而又跌宕起伏,博古通今、旁征博引,解惑答疑,从钱币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今社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知古鉴今,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中国古代钱币的来龙去脉,可以知道形形色色的金融历史、金融事件和金融人物,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学到常识,获得职场拼搏的智慧和信心 读者对象: ◎白领;投资者;自由职业者;对理财有规划的人;经济研究从业者;金融保险行业从业者。
引子 玩钱的人,就要懂得钱
中国人发明了纸张。 不要小瞧这又轻又薄的东西,它不仅记载了文明、传授了智慧,如今,它还正在撬动整个世界! 不是吗?让人脑袋瓜生疼的金融危机,正在改□世界格□,改□国家地位,改□公司实力,就更不要说渺小的个人命运了。起码,现在有的人就为“钱”这种花花绿绿的纸张,而苦恼,而紧张,而绝望,甚至而死。 这种小纸头的力量,还小吗? 但是也有人正在亢奋中。 他们手里的钱,不但没缩水,而且在发泡。在无数人折戟沉沙、焦头烂额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能稳操胜券,坐收其利。 因为什么?因为他们钱多。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再多的钱也禁不起打水漂。归根到底,是他们聪明,认清了“钱”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 凡是在商业大潮中挺立潮头的,假如他不懂“钱”为何物,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也绝不会再碰上第二回。可能第二回碰上的就是老虎,要叫你尸骸无存! 因此,玩钱的人,就要懂得钱——钱为何物?钱从何来?钱有啥用?钱怎么才能生钱?
不玩钱也得弄明白钱
可能有人要说了:我不玩钱。我也不研究那个。 不玩钱的人,实际上也被罩在一张巨大的“钱网”中。现代经济社会里,每个人无时无刻、每分每秒,都在一个金融大格□中。 我问你:你工作不工作?工作。工作就要拿钱,而且你的工作绩效还必须值你拿的钱,不然你老板就会开掉你,或者鄙视你。 你做买卖不做?做,那你就得赚钱。赔本的买卖谁也不干,只出不进的,那叫慈善家,而且慈善家也得有钱才有资格当。 那么好了,不管你是员工、还是老板,你都处在一种“买卖”的社会关系中。老板发你工资,是买你的劳动成果;你给老板打工,是出卖劳动力——脑力也是劳动力。 也有非正常的,比如权钱交易。注意,交易就是买卖;此外权钱交易还有个别号“寻租”,也是买卖的意思。再比如,想通过不正当手段往上爬的,那手段是什么?“买官”。得,又是买卖! 我们来看这“买卖”二字,繁体字写成“買賣”。看见没有?这俩字的下半部分都有一个“贝”字。“贝”就是中国□古老的钱! 在古代,钱还有别的叫法,比如现在有个时髦的口头语,把一叠人民币叫“一刀钱”,这是怎么来的?因为“刀”,在古代也是钱的一种。 嘿,学问吧? 所以孔子说,要“学而时习之”,不学哪成啊?
这年头你贫困,不要紧;你心不狠,不要紧;你没文凭,不要紧;但是,你不能笨。下了狠劲儿想赚钱、但又赚得非常少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说是聪明。 那是根本就没把钱搞懂。 在一个类似高压电网的金融格□中,你糊里糊涂地不懂钱为何物,不触电栽跟头才怪! 所以我们要学习,向□□□学,向格林斯潘学。不过,你看书店里的金融书籍,关于银行的、证券的、投资的、保险的,海了去了,证明人们学习得并不差。 但是为什么还是亏钱?为什么还是被套牢?为什么还是业务惨淡、入不敷出、朝不保夕? 是人们忘了一门大课! 要向老祖宗学习呀。 中国的事,还得按照中国式的思路来办,生搬硬套外国的,不亏得吐血那叫没有天理。 那就追踪一下吧,中国人历史上信奉的哲学是什么?是儒学。儒学的老祖宗是谁,是孔子。不过你知道吗?孔子是干什么出身的?——会计,仓库的会计。 老祖宗是懂钱的人,我们还愁嘛?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3900多年啊!老祖宗谈钱、用钱、管理钱,玩得真是漂亮啊。这是多大一笔思想财富,不学,不是赔本了吗? 所以说,向古人学什么是钱、钱的作用、钱的演□、钱的管理、钱的衍生功能,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好了。我想各位都明白了,凡是被猎人打下来的鸟,都是笨鸟。想不做笨鸟的,就先学学老祖宗的智慧“钱柜”里都有些什么货色吧。
清秋子,著名作家,祖籍江苏宜兴,生于重庆。早年曾下乡插队八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我是北京地老鼠》(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作品奖)、《百年心事——卢作孚传》、《国士——牟宜之传》和多卷本历史长篇小说《汉家天下》等。
引子 玩钱的人,就要懂得钱 不玩钱也得弄明白钱 第一篇 中国□古老的钱产于海南 “金融”两个字搞不明白还玩什么钱? 神农氏的农贸市场催生了钱 美丽的贝壳钱通行了一千年 没钱还能叫朋友吗? 再多的海贝也不够用了 青铜器时代的事情谁也闹不清了 第二篇 咱们的“黄金时代”来自楚国 经济的“冬天”为什么把你吓住了? 钱从一开始就是“老大” 从钱型上也能看出楚国人□有才 “黄金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秦始皇究竟是谁的代表? 第三篇 铜钱是我们尊敬的“孔方兄” □□一刀砍掉了所有的“外汇” 古代□□□□次发行的债券信誉不良 古代政治家为什么借钱给穷人不要利息? 孔子在财经史上只是一名小角色 古代金融界的一杆孤独大旗 第四篇 汉武帝是“国家货币”创始人 谁敢堂堂正正说自己是个商人? 汉朝一开国谁都可以自己造钱 汉武帝一怒判了“自由铸币”死刑 中国□早出现的私人银行家 古人早就找到了解决“三农”的办法 第五篇 理想主义者王莽的货币幻术 一个被人彻底遗忘了的王朝 他创造了人类史上□复杂的币制 世界上□□个征收所得税的人 第六篇 钱也有一部“三国演义” 一首关于“古怪五铢钱”的民谣 三国的钱,要数魏国的□“仁义” 曹操真的是很关怀贫困□□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 何以解忧?唯有孔方 散漫的晋朝连钱都懒得铸 银子是在晋朝开始吃香的 钱居然能小得像鹅眼睛 几亿铜钱全都化作了菩萨 □牛的钱出在北朝末代 古代的和尚也是金融工作者 一、倒账风潮 这场倒账风潮,发生在光绪八年(188□), 在此之前,大清国的股份制企业刚刚冒头,前景看好。其中,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开平煤矿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两家股份公司获利甚厚,激发了人们的投机狂热,以后一有新公司出来,都有千百人争购股票。 □□□□家股票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也宣告成立。 往里投钱吧!只要投进去,就能生出更多的钱来了! 这个似乎不合常理的说法,就是眼前的事实,无数老百姓怎能不信?这股大众投资热,也深刻影响到钱庄的业务,各钱庄无不卷入其中。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众手浇开幸福花”的大好时刻,一场金融风暴卷地而起。 这是历史给大家□的小魔术:只要你跟着千百人一起把钱投下去,常理就回归了。 投资过热——股票跌价——公司破产。 光绪八年十二月初四(1883年1月1□日),“金嘉记源号丝栈”因为亏损56万两巨款,突然倒闭。 这家商号一垮,牵累的钱庄一共有40家。 其他没沾水的钱庄见势不好,都纷纷收回贷款。眼看就要来到旧历年的年终了,金融市场银根骤然紧缩,不是吉兆。 钱一玩不转,用现在的说法就叫“资金链断裂”,那是神也解决不了的难题。 资金一紧,市场越发恐慌,商号跟谁借钱也借不到。跟着就有□0多家商号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完了! 金融危机就是链式反应、接连跳水、多米诺骨牌效应,没有谁敢去救市,也没有人敢逆势操作。 这□0多家商号一倒闭,倒欠人家的款项160多万两,这又牵连到□0多家钱庄玩不转了,在除夕之前停业清理。 到了正月初五,上海南市和北市的汇划庄,停业了快一半。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也在风潮中烟消云散。 这个年过的,一片白茫茫啊! 这一年,也该着上海金融业多灾多难。到了光绪九年的10月上旬,金融风暴再次刮起,广东商人徐润经营房地产亏损,拖欠债务好几百万两还不上,牵累钱庄□□家。 紧接着,上海“阜康雪记钱庄”破产倒闭,再次引起金融业大地震。 这个钱庄,是浙江巨商胡光墉个人开的。他在杭州、宁波、福州、汉口、北京等地也有“阜康”钱庄和银号,此外还有当铺□□家。 当时各省的公款和□□豪门的钱财,大多都存在他各处的钱庄里。 胡光墉的破产,极富戏剧性。 他依仗雄厚资本做后盾,主营茧丝。那时候,生丝是外国商人□中意的中国商品,茧丝市场的价格一般都操纵在外商手里。 胡光墉倒也有点□□自尊心,意欲与外商在茧丝市场决一雌雄。他叫手下的各当铺在江浙两省放开收购茧丝,预付给蚕农定金,务必不要使货源落入外商之手。 而后,他便在伦敦组织销售,要开拓自己的茧丝外销渠道。 哪晓得人家外商也有地方保护主义,伦敦茧丝收购商联合起来,故意压低收购价,上海的各洋行见势头不对,也同时停止收购茧丝。两边先后一动作,茧丝价格立刻大跌。 几天之内,胡光墉就亏损了白银1000多万两! 当年10月,他在杭州的泰来钱庄率先倒闭,11月,上海阜康雪记钱庄跟着倒闭。这一来,他庞大的金融帝国的信用立时中断,上海商界为之震动! 上海的消息一传出,各地富商纷纷涌向胡光墉的钱庄□□,一家伙就提垮了他在各地的钱庄和银号。 大清的金融界顿时一片愁云惨雾。 过去,钱庄业一直以票号和外商银行为后援,现在票号和外商银行都拒绝向钱庄拆借资金。 钱庄回天乏术,只得接连倒闭,连累到各行各业。一时之间,上海倒闭的钱庄、商号有好几百家。影响还波及镇江、汉口、福州、杭州、金陵、天津、宁波等地。 到处都是风声鹤唳! 胡光墉这祸惹大了。他是有官衔的,任江西候补道,朝廷一怒之下,革了他的职,还命左宗棠对他严加追究。 当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这又给上海金融业雪上加霜,钱庄停业的有十之六七。凄凄惨惨又过了一年。 这个惹了塌天大祸的胡光墉,就是清末著名的官商胡雪岩。“雪岩”,是他的字。 自从台湾已故作家高阳的五大本历史小说《胡雪岩》出版后,胡雪岩这个“红顶商人”在当代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胡雪岩之所以被当代人欢迎,因为他是白手起家的楷模,符合大多数人的对自己前程的心理期待。 胡雪岩幼时家贫,也是靠帮人放牛为生的。稍长一点,经人推荐,到杭州一家于姓钱肆当学徒,得到肆主赏识,提拔为“跑街”(业务主办)。 咸丰十年(1860),胡雪岩因他的勤勉,时来运转。他的老东家无后,临终前就把钱庄赠给了他,从此他自开“阜康钱庄”,开始和官场中人往来,终成为杭州一大商绅。 胡雪岩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包括调教几个老婆、使之分别发挥正面作用的经验。这个平民出身的官商,成为当代中国的全民偶像,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但是很不幸,在中国金融史上只有胡光墉,没有“胡雪岩”。只有他耻辱的惨败,而没有他辉煌的业绩。玩钱玩失败了的人,在这里没有任何光环。
二、贴票风潮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又发生了一场贴票风潮, 所谓“贴票”,是融资双方在办理贴现业务时的一个特殊手段,举例来说,比方客户存入90元现金,钱庄却开出面额100元的半月期远期庄票一张,到期客户可以凭票支取100元现金。 这等于是钱庄和客户的位置倒过来了,是客户借钱给钱庄使用。 当时贩运鸦片能赚大钱,因此鸦片商就拼命向钱庄借钱,放手开展业务。 钱庄的资金被借光了,就以高息吸储,弄来钱就马上贷出去。 这就是贴票,是金融业的一种另类经营,违反了金融业的规矩。□□此法的,是潮州帮一个姓郑的商人开办的协和钱庄。 他这一弄,效法者众。因为此法吸储极快,有的钱庄就专营贴票业务,被称为贴票钱庄。 贴票钱庄一多,各家就要展开竞争,致使利率越抬越高,贴票率甚至有达到60%的。 ——我们看着很眼熟吧,这不就是非法集资吗? 当时人们见贴票来钱快,就全民大动员,上至富豪家眷,下至妓院女佣,都拿出私房钱来凑热闹,还有□□的、□卖衣物的,谁都想贴上一票。 这样会出大问题的!利率越来越高,集资的钱庄越来越多,钱庄互相间融通不了,也就意味着资金链要断裂。 这个大崩溃的日子,终于来了! 一个月内,上海几十家钱庄倒闭,接着所有的贴票钱庄全军覆没,还连累到一批根本就没沾边儿的汇划庄。 上海金融界,又遭一劫。
三、橡皮股票风潮 在大清倒台的前一年,上海又发生了橡皮股票风潮。 所谓“橡皮”,是那时候上海人对橡胶的叫法。 当时有一个英国人麦边,在上海开了一家“橡皮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这家橡皮公司的牌子已经挂了五六年,但业务总没有什么起色。后来恰逢1909年世界橡胶价格大涨,伦敦市场生橡胶价格疯狂飙升,消息传到上海,麦边先生灵机一动——他要借此良机搂钱了!
你还可能感兴趣
|

书单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