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总第54卷·村庄类第23卷·黄河区域第4卷·郏县·容城县)
定 价:882 元
本卷收录了两个村庄的调查报告:一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朱洼村,二是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南张镇北张村。二者均属于平原大姓村庄。两份报告各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进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为深入了解黄河区域村户社会的底色与特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按照一县(市)选一村的布局,共收录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近30个县(市)典型村庄的驻村调查报告。各篇报告均遵循统一框架,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等方面,分六章,重点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进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所选村庄既有代表性又各具地域特色,以点带面、相互补足,从而多角度、跨区域地展现了传统时期黄河区域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与组织形态。各篇报告末尾均附有调查小记与调查日记,着重记录驻村期间的见闻,内容自选,没有框架束缚,灵活而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乡村的状况。
以后一批时代亲历者的口述为基础,全景式再现了传统中国乡村的生活、生产与组织形态,内容翔实、体量庞大,对于抢救式发掘、保存华夏民族的文明之根与治理之道意义非凡。而针对性研究华夏文明发源地与长久以来的政治重心的黄河区域卷,更是理解中国农民与中国政治的强有力工具。
(七)日军侵略与村庄防卫民国时期,日本军队侵占郏县前后是朱洼村当地社会环境为动乱的时候,一是土匪抢劫活动频发,二是村民还要为防御日军破坏而采取自卫措施。在日本侵华的不同时期,村民所进行的防卫行动有所差异。1. 日军侵占前的县村防卫在日本侵华部队到郏县前的几年,郏县曾组织开展了多项防卫工程。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时,郏县城开始修筑碉堡、挖防空洞等。此后两年,县里还向各保摊派民工,在县城外以及公路沿线挖战壕和交通沟,交通沟约2米宽、2米深,单靠一个人的话很难从交通沟里爬出去。据老人们介绍,当时从朱洼村附近的口街(地名)开始,到县城去的道路旁全部挖了交通沟,人走路时就从沟里通过。挖交通沟主要是为了减少日本军队用飞机向下扔炸弹造成的人员伤亡,是为了躲避日本军队的空袭,整个县城当时挖的交通沟有100多里。但是,日本军队侵犯郏县时开的都是坦克,交通沟的防卫作用不大。在日本侵入郏县前的一段时间,土匪活动很频繁,县里和镇部难以全部管到位,有时候直接放任不管,村庄全靠自我防卫来保全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朱洼村,三个寨门白天和晚上全部关闭,炮楼上看寨的人不间断,外面的人不能轻易进村。村里的人如果想要出门赶集的话,都是寨丁从寨墙上用绳子系着人放下去,等回来时再将绳子绑身上将人拉上来。以前日本侵华紧急的时候,下寨赶集去,寨门就不开,从城墙上往下系人。家里什么东西都存不住,那时候除了种地的(人),就没有人出去。2. 日军侵占后的县村应对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日本军队进入郏县,县国民党正规军不再做抵抗,5月初日军便攻陷了郏县城,国民党部队溃散。据《郏县志》记载,日本军队侵占郏县城后成立了维持会,设有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宣传科、支应科、金库、承审处、收发室、书记室、传达室、看守所、警察局、爱乡自卫团等多个部门,县级以下的行政组织没有变动,以此进行乡村治理。在日本军队进入郏县城之初,镇部里的人全部逃跑。据称,当时还有一支土匪队伍直接驻扎在了堂街镇部内。游击队太多,乱得很,那个时候就是无政府了,镇部的人都散了,游击队李丙乾在里面驻扎哩,就是趁这个时候捞一把呢。民国时期,朱洼村当地村民习惯称呼日本兵为老日。相较于抢劫的土匪来说,当时的村民更惧怕日本兵,因为土匪抢劫多是在晚上,而且主要以要财为主,有的土匪队伍因害怕有钱有势的绅士有时候还会有所顾忌,但日本军队多是以破坏为主,杀人、放火、抢劫的事情都会做。所以村民一旦见到日本兵都是立马逃跑,更不敢做任何抵抗。在日本侵占郏县之后,朱洼村的一切防卫活动也全部停止,村民不再看寨,所有村民都是以躲藏保命,寨首在当时也出村到其他地方躲避。据老人们介绍,村民当时自行商量,派专门的人轮流放哨,只要看到有日本军队朝村庄方向过来,就提前通知村民躲藏。此外,周边几个村庄也会互相传信。在当时,只要日本兵走到士庄街,当地的村民就会立马跑到朱洼村这边报信,让大家找地方藏身。那时候国民党它不抵抗,说起来地主们手里有几根枪,军队还不敢抵抗呢,老百姓哪里敢抵抗?朱洼村村民都不敢藏在家里,怕日本兵搜查,藏身的地方主要是村庄周边的苇子地里。苇子生长比较茂密,很容易藏身,村民会等日本兵全部离开村庄后再从苇子地里出来。在当时,村里的各家各户都是提前就把包袱打好,装几件衣服,并将现金装好,每天都将包袱放在手边,一旦听到有人报信说日本军队快到村里了,就拿着行李躲进苇子地了。有的农户还将自家的牲口也牵到苇子地里,避免牲口被日本兵宰杀。据朱兴国老人回忆,有一次正逢麦季,日本军队从村庄的西寨门进、东寨门出,日本兵的军官骑着一人高的马匹,拿着长东洋刀,穿的是到膝盖处的长靴。村民当时正在场里打场,听到有日本兵来的消息后,都立马丢下手里的活跑苇子地里藏了起来。3. 日军活动与村民行为日本军队侵占郏县后,曾指派警察局给村民发良民证。村民要进城门的话,必须先向城门处站岗的日本兵施礼,然后出示良民证,才能进城,没有拿证或者不施礼的村民会被日本兵打或者抓起来。据称,为了避免被日本兵伤害,在日本军队进村前村民们专门准备了茶盆,摆放在村内大街的两旁,每间隔一段距离摆放一个,距离茶盆近的数户村民从家里端出来热水倒进茶盆里,以此表示欢迎日本兵进村,村民们则仍然躲起来。但日本兵进寨后,直接将摆放的桌子、茶盆掀翻了,不喝村民们准备的茶水,怕茶水里放毒。在当时,日本兵进到农户家里后,如果发现了活鸡的话就会去逮,逮到后挑在枪头上扛着带走。日本兵只吃活物,像从农户家里找到的腌鸡蛋等熟食,日本兵怕有毒所以都不会吃,而且还会直接给扔到大街上。日本兵如果在大路上看到有人的话,会三三两两地结伴追赶。但日本兵追赶时不拐弯,例如在大路上正追赶时被追者突然转向跑上了小路或者拐进了苇子地,日本兵就不再追赶了,怕前面有埋伏。如果日本兵发现在隐秘处有人躲藏的话,则会直接开枪。据朱广源老人介绍,有的日本兵在当时比较胆小,他们进村后只要看到成年人就会追赶,抓到后让对方带路,而且都是将抓到的人放在队伍前面,怕前方设埋伏。被日本兵抓去带路的人,村民不会指责其为汉奸,因为都知道对方也是为了顾命才迫不得已为日本兵带路的。据称,朱洼村朱广晓老人的叔叔就曾被抓去当了两个月的向导,之后才被放回来,老人称可能是惊吓过度或者是被日本兵伤害,其叔叔回家后没过多久便去世了。另据朱文秀老人介绍,如果日本兵在村里发现了女性的话,会一直追赶,还会强暴女性。看到小孩子的话,通常不会搭理,有的日本兵还给过小孩子治病的药吃。如果是看到了老年人,日本兵则普遍不耐烦,还会向老人要活鸡吃。在朱洼村就曾发生过日本兵开枪打死人和强暴妇女的事情。
摘自本卷上篇《官主绅助:平原洼地村庄的横向整合与治理》,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第401403页。
刘迎君,河南郏县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朱露,贵州龙里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村庄类分序 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上篇) 官主绅助:平原洼地村庄的横向整合与治理黄河区域朱洼村调查章 朱洼村的由来与演变节 村庄由来与形成一、朱洼村的村名由来二、村庄与村民姓氏三、本村人资格与寄庄户第二节 村庄建制与沿革一、1949年以前的村庄建制二、1949年以后的村庄建制第三节 村庄当下概况一、村庄地理位置二、村庄基本概况三、自然村、村民小组及其分布第二章 朱洼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节 自然环境形态一、地理形态二、气候特征三、土壤特征四、资源状况五、交通状况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一、干旱社会及其影响二、水利社会与水利条件三、水利灌溉与农业生产四、水患与救灾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一、地块分布二、地块边界三、地块距离与看麦(秋)四、地块耕作第四节 集居与空间一、村庄空间格局概况二、民居与村庄三、神居与村庄四、祖居与村庄五、村庄边界六、公共空间与村庄七、村庄空间格局关系第五节 村庄自然变迁与实态一、水利环境二、麦作耕种三、麦作灌溉四、村庄居住第三章 朱洼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节 人与土地及生产能力一、人与土地的关系二、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一、公有土地及其产权关系二、私有土地及其产权关系三、土地买卖及其关系四、土地租佃及其关系五、土地典当及其关系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一、土地经营主体及关系二、土地经营权及经营分工三、土地经营合作及关系四、市场雇佣经营及关系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一、村内交换及其关系二、村外交换及其关系三、村庄借贷及其关系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一、分配单元与分配权二、分配内容三、分配次序四、分配结果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一、消费权主体二、消费内容与消费方式三、家户内部消费及其关系四、家户外部消费及其关系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一、继承资格二、继承物三、分家及其关系四、遗产继承及其关系第八节 村庄经济变迁一、1949年以前的传统经济形态二、1949年以后的经济形态变迁第九节 村庄经济实态一、村庄经济概况二、村庄土地情况三、土地经营四、分家与关系五、村庄交换第四章 朱洼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一、家庭及其关系二、亲属及其关系三、拟血缘及其关系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一、庄邻及其关系二、邻居及其关系三、熟人及其关系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一、牛市及其关系二、粮市及其关系三、集市管理及其关系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一、信缘载体:庙宇二、信缘行为及其关系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一、交往规则及其关系二、家族人情交往及关系三、帮忙及其关系四、串门交往及其关系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一、流动原因二、流动单元三、土地及其流动关系四、逃荒及其流动关系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一、财富分化及其关系二、职业分化及其关系三、家族分化及其关系四、权力分化及其关系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一、边界冲突及其关系二、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关系三、亲属冲突及其关系四、村庄内部冲突及其关系五、告官及其关系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一、家庭保护及其关系二、主佃保护及其关系三、家族保护及其关系四、村庄保护及其关系五、国家保护及其关系第十节 村庄社会变迁一、1949年以前的村庄社会形态二、1949年以后的村庄社会形态变迁第十一节 村庄社会实态一、血缘关系二、地缘关系三、社会流动四、社会冲突第五章 朱洼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一、祠堂及其崇拜关系二、家谱及其崇拜关系三、祖坟地及其崇拜关系四、祭祖及其崇拜关系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一、安神及其信仰关系二、拜家神及其信仰关系三、巫术及其信仰关系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一、经验思维及其关系二、务实思维及其关系三、中庸思维及其关系四、平均思维及其关系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一、生育态度及其关系二、生产态度及其关系三、生活态度及其关系四、社会态度及其关系五、政治态度及其关系六、人生态度及其关系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一、婚丧习俗及其关系二、节庆习俗及其关系三、日常习俗及其关系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一、家庭教化及其关系二、私塾教化及其关系三、洋学堂教化及其关系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一、信仰娱乐及其关系二、日常打牌娱乐及其关系三、唱戏娱乐及其关系第八节 村落文化变迁一、1949年以前的村落文化形态二、1949年以后的村落文化形态变迁第九节 村落文化实态一、祖先崇拜二、文化信仰三、生育态度四、文化习俗五、文化娱乐第六章 朱洼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一、政权治理概况二、政权治理主体及相互关系三、政权治理内容四、政权治理方式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一、村落治理主体二、村落治理与防卫事务三、村落治理方式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一、家户治理主体:当家人二、家户治理内容及其关系三、家户治理方式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一、亲族治理主体二、亲族治理内容与吃老坟社三、亲族治理规则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一、拜神祈雨及其治理关系二、庙地与关爷社治理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一、苇子社及其治理关系二、铜器社及其治理关系第七节 村落治理变迁一、1949年以前的村落治理形态二、1949年以后的村落治理形态变迁第八节 村落治理实态一、村庄选举二、三委会与职责分工三、村务监督四、村庄村规民约朱洼村调查小记朱洼村调查日记
(下篇)大姓治村:亲族型村庄的关系与治理黄河区域北张村调查目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