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北极的古老传说以及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阐述了北极航线的战略价值以及各国对其的展望;描述了古往今来,人类寻找北极航道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史实,数以千计的探险家进入北极地区,与酷寒、黑夜、饥饿和疾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全景式地表现了他们的悲壮事迹和开辟北极航道的全过程。
本书旨在向社会各界普及北极知识,了解北极的发展与未来;本书适合关注、研究北极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记得儿时第一次上地理课时,老师教我们看地图,熟悉地球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地轴的两端便是被冰雪覆盖的两极地区,那是世界的尽头。
那时,我们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凶猛的北极熊从不伤害可爱的企鹅?”老师说,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据说北极早年也曾有一种企鹅,但后来灭绝了。这样一来,便成了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也不见企鹅的踪影,自然,北极熊就无法去伤害企鹅了。
从那时起,笔者便有了自己的理想——立志当一名海洋学家去探索极地的奥秘,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笔者的人生,与那茫茫的海洋,冰天雪地的极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之年,依然保持着儿时对极地的那颗好奇心。
人类对极地的探索由来已久。当你从北极点踏出一步,不管是朝哪个方向,这一步都是向南的,没有东西之分。站在北极点,不禁胆寒,脚下看似是被冰雪覆盖的陆地,实则不然,那其实是海冰。茫茫冰封的北极环境恶劣,极端的气候让人望而生畏。北极是一片海洋,周围环绕的是陆地;而南极却是一块大陆,周围环绕的是海洋。这一根本的区别导致了它们很大的不同。南极是世界的风极,连绵不断的大风也能导致极度的寒冷;南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盖,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冷源”。南极境内没有一个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北极并不如此,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等国家的领土都伸入北极圈。
地球尽头的两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之地,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隐藏着时光遗留的密码;是时间和空间变换出的魔方,是探险、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地球的南北两极,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从亿万年的冰封之地到今天能源开发的热土,加之便利的航道以及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极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透明极地、安全极地、生态极地、科技极地、智慧极地、人文极地是极地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世界航海史上,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人类“大航海时代”。如果北极航道全面开通,将是继哥伦布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后拉开的人类“新航海时代”的帷幕。大航海时代彻底改变了欧洲、美洲人的命运;新航海时代,必将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北纬30°与北纬60°之间,这个地带生产了当今世界80%的工业产品,占据了70%的国际贸易。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这些国家的海运将逐渐放弃走传统绕大圈的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航道,可改道直接走北极航道,极大缩短了运输距离、时间,节省了成本。北极航道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它的开通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成为“国际海运新命脉”。世界上80%的海运都集中在北纬30°与北纬60°之间的国家,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它在告诉未来,“新的历史,人类未来的希望在极地。”
北极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中国的传说中,大禹派天神竖亥用脚步测量过;在童话故事里,极光是中国黄帝轩辕氏降生时向宇宙发出的信息,这可能是世界上关于极光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
当神话、传说与现实相遇时,现实的北极比传说中的北极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挑战性。是的,北极离我们越来越近,在北极有我们的科考站,有我们的科考船和常年在北极航行的船舶。
笔者从2015年开始收集北极的相关资料,包括北极的生物资源储量、生态环境、地理信息、人类与北极的生存状态、有关传说、游记和科考记事,以及环北极国家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与战略规划;熟悉了当前有关北极开发、治理的主要制度和法律等;采访了有关专家,涉及海洋管理、海洋测绘、海洋气象、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船舶设计等相关学科专业;考察了我国建造的可在极地航道航行的极地运输船、半潜船以及海洋工程作业平台;研究了我国对北极的海洋科技、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海洋科技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这些都为本书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其正式出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本书中,让我们共同分享北极探险、航道、船舶的故事;揭秘自然北极、生命北极里隐藏的秘密。
余春,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进修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现代文学专业。曾任《海军装备》杂志总编辑、编审、大校军衔、专业技术四级;第三届中国期刊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客座教授,海军飞行安全管理专家,武器装备管理专家,资深编辑。
长期坚持文学创作、撰写科技文章、举办专题讲座,从事武器装备的发展研究,尤其在高科技装备的风险管理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出版作品涉及文学和科技多个领域。二十余次获得军内外文学创作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三次被评为海军先进出版工作者,三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