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转化为富民成果,让广大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盐池县所在地域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在同干旱和贫瘠“鏖战”。
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盐池县的“三区”组合曾是一张撕不掉的“贫困标签”。盐池县长期以来戴着一顶“国家贫困县”的帽子。摆脱贫困,是盐池人民多年来的夙愿。
改革开放40余年来,盐池县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扶贫开发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池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区、市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创造性地实施了金融扶贫,走出了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特色脱贫之路,推进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使贫困地区面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坚定地说。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转化为富民成果,让广大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盐池县所在地域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在同干旱和贫瘠“鏖战”。
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盐池县的“三区”组合曾是一张撕不掉的“贫困标签”。盐池县长期以来戴着一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摆脱贫困,是盐池人民多年来的夙愿。
改革开放40余年来,盐池县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扶贫开发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池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区、市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创造性地实施了金融扶贫,走出了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特色脱贫之路,推进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使贫困地区面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9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关于申请批准盐池县脱贫退出的请示》,盐池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县。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路上、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而获得的胜利果实。
千年脱贫梦,今朝终得圆。对于盐池县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这是在贫苦土地上立下的一座丰碑。客观地说,盐池县的脱贫实践极具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回顾盐池县脱贫的故事,既是对当地扶贫攻坚的总结,也是对当前尚跋涉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兄弟地区的激励和启示,更为我国乃至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一份生动的实践样本。
序言
这里缘何穷根深扎
第一节 昔日盐池
第二节 精准扶贫前的贫困状况
第三节 贫困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贫困的主要因素
脱贫攻坚是拔掉穷根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脱贫攻坚历程
第二节 脱贫攻坚概况
第三节 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
脱贫是“干”出来的
第一节 凝聚党政干部之力共战贫穷
第二节 驻村第一书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三节 闽宁协作“扶真贫真脱贫”
第四节 “金融活水”浸润脱贫富民路
第五节 “扶贫保”撑起脱贫保护伞
第六节 屋顶上的“金太阳”
率先脱贫带给脱贫攻坚战的启示
第一节 强化党建引领脱贫富民工作
第二节 在脱贫攻坚中锤炼干部作风
第三节 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第四节 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贫困再见,小康你好
第一节 “我们脱贫了”
第二节 “有了党的好政策,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第三节 “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