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电视分别诞生于20世纪之初和中叶,在世界影视的版图中,中国影视因置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历史和现实环境中,而拥有并散发着独特的功能和气质,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也即“本土化之路”。 中国影视在百年电影和60年的电视发展之中,是如何做出本土化的道路选择,又如何践行和实现了独特的本土化理念和路径?本书将从中国影视的道路选择、价值取向、功能特征、类型品种、题材内容和形式形态等不同视角,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描述、探究与思考,从而描绘出世界影视版图中,属于中国影视的独特景观和形貌。
本书围绕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这一核心命题,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并具体地对中国影视中的综艺、电视剧、电影、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和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不仅对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还对中国影视理论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剖析与前瞻。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影视文化自觉建构,对于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构以及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影视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主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主持***、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3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400余篇;成果多次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参与了百余个电视频道、栏目、大型节目的策划和主创工作;担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中国新闻奖等多个***奖项的评委。曾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数十个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代序:对话胡智锋教授
第一章 中国影视的道路与方向
第一节 影视文化发展纵览
第二节 影视内容发展潮流
第三节 影视媒体发展方向
第四节 软实力与影视的文化自觉
第五节 本土化与影视生产的战略
第六节 引领性与影视艺术的使命
第二章 中国电视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节 中国电视传媒的使命
第二节 中国电视传媒的伦理
第三节 中国电视传媒人转型
第三章 中国影视的问题与思考
第一节 中国电视综艺的原创性问题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的话题化问题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问题
第四节 中国影视的产业化问题
第四章 中国影视的理论与学科
第一节 中国电视理论建设
第二节 中国影视学科建设
第三节 中国传媒学术建设
第四节 对话:电视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