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现代经济发展后,对其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产值增长率的长期趋势、经济危机和周期问题,以及有关一国确定某种增长速度同时又保持经济的稳定性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美国战后的经济危机和周期为例,论述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周期长度和经济危机中各部门受影响程度的差异等问题。着重讨论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社会总资本的内涵和用生产价格表现 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发展的关系问题,探讨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一国如何来取得既能达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又保持稳定性的问题。
全书脉络清晰,观点鲜明,内容丰富,对于理解经济危机和周期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进入现代经济发展以来,迄今已有120至200多年的历史。他们在这长时期的发展中,以相当的增长速度.达到了目前这样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产值水平。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平顺地前进的,而是在波动巾发展前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的表现是,在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经济的下落,或者负增长,其后就是经济的逐渐复苏,而后义进入经济的扩张期,在这之后经济又陷入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的这种波动形式,是周而复始一再重复出现的,至今仍然如此。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在这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中发展前进的。
经济增长、经济危机与周期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极为重要的课题。
本书足对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现代经济发展后,其国民(内)生产总值和人均产值增长率的长期趋势、经济危机与周期问题,以及有关一国确定某种增长速度同时又保持经济的稳定性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论述了,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心的问题。阐释了一国只有在国民(内)生产总值和人均产值的较高增长率下,该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较快地提高和社会各种事业才能较快地发展前进。这也就是何以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所在。
石景云,1921年生,江苏无锡人,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民建福建省委名誉副主委。主要著作有:《经济增长与波动》(商务印书馆,1997)、《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及其运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评论》、《世界经济》等刊物上发表有关经济的论文40余篇。
第一章 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二、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包含的增长公式
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公式
四、新古典理论的增长公式
五、几个增长公式的关系
第二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分析
一、现代化使一国经济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二、现代化过程期间的增长速度
三、1870一1990年的增长速度
四、日本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高速度增长
五、各国发展水平的趋同
六、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变化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经济周期类型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通常的经济周期
三、库兹涅茨周期
四、长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五、几种周期类型的联系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中的长波
一、生产上的长波
二、技术创新与长波
三、增长的S-形现象与长波
四、基础设施投资波动与长波
五、结论
第五章 资本投资与经济周期
一、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二、资本投资的特点
三、资本投资与金融市场
四、卡尔多的由资本投资决定的经济周期模型
五、萨缪尔森的乘数一加速数周期模型
第六章 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与周期
一、战后美国历次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
二、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长度和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三、危机中各部门受影响的差异
四、美国1982-1991年经济周期的若干特点
五、美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六、美国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危机
第七章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的理论
一、什么是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三、对萨伊定律的批判
四、危机的周期性
五、世界经济危机
六、经济危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
一、社会产品两大部类及其按比例发展的条件
二、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社会总资本的内涵
三、用生产价格表现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发展间的关系
四、生产价格的形成
五、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认识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稳定
一、合适的经济增长率
二、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三、关注人口增长和就业培训
四、善于运用经济调控工具
经济周期是总合的经济活动的波动,其所以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并不断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是由于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渗透到经济的每个部门,如: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
在现代经济的运行中,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产出的波动,相当正确地反映了整个经济的波动,从而反映了经济周期。
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主导部门。制造业部门的活动与整个经济中投资、就业、价格及金融市场等的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关系。因此,制造业产出的波动,它的繁荣或危机就会很快波及到经济的其他部门,从而形成整个经济的波动。
目前,在经济学的著作中,公认若制造业部门产出或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连续两个季度持续的下降,就算发生了一次经济衰退(危机)。由于对是否发生了经济衰退(危机)是这样定义的,因而在实际经济中,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某国在某年虽发生了经济衰退(危机),但就整个经济说仍是正的增长而不是负增长,某国在某年其制造业产出或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按年率计)虽然连续下降了两个季度,但其降幅不大,而另两个季度的增长幅度又较大,这样,就整年说,该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仍能是正的增长,这是完全可能的。日本在1992年就是这种情况。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按年率计)在1992年第二季度是零增长,在第三季度是下降了1.6%,就是说相继下降了两个季度,按公认的定义,它发生了一次经济衰退(危机),但日本在1992年第一、第四季度国民生产总值是有一定增长的,因此,就1992年整年说,日本在该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仍是正的增长,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