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秉持“融贯学科”的系统理论观,探索古镇保护研究的地域时空视角与理论方法。研究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巴蜀古镇为课题对象,在古镇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分析了古镇保护导向,并对古镇保护的总体策略、技术方法与制度环境进行了展开研究,意图探索并建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的基本理论。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历史学、城市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1 绪论:踯躅前行的巴蜀古镇
1.1 时代背景中的研究选题
1.1.1 聚居文化趋同与本土意识觉醒
1.1.2 地域文化传承与巴蜀古镇复兴
1.2 因应时代的课题研究
1.2.1 古镇生存与保护的迫切情势决定课题研究的要性
1.2.2 社会意识觉醒与理论实践支持提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2.3 课题研究具有回应时代吁求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评析与课题研究定位
1.3.1 国内外历史小城镇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概述
1.3.2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相关研究
1.3.3 适应性保护——基于“特征保护导向”思考的课题研究定位
1.4 课题研究的对象界定、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界定
1.4.2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1.4.3 “融贯学科”的研究理论
1.4.4 “三段式”的研究内容
1.4.5 研究创新点
1.4.6 研究结构框图
2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观察
2.1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2.1.1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政治运动导致了严重的破坏
2.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一一保护的抢救与建设的破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