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有关《浮生六记》的版本大都是原文+译文的形式。读者只能了解到原著的字面意思。而本书则是全面且深入解读《浮生六记》的作品,将原著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分析、今人可以汲取的智慧等等全部融汇其中,此前从未有任何版本能像它一样让读者对原著有如此深刻透彻的理解。
出版这本书实在是机缘巧合。
我很早就曾读过《浮生六记》,当时大概由于年纪尚小,并没有吸收到它的精华,没有品出妙趣之所在;多年之后,再次读它,同样的文字却读出了更深层的意义,无论是爱情、人情冷暖抑或是生活情趣等维度。
兼之,当熟悉的“沧浪亭”“石湖”“山塘街”“太湖”“胥门”“无锡锡山”等字眼跃入眼帘时,莫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欲,促使我要把这本书结合自己对苏州、无锡等地的理解讲出来。正巧我在喜马拉雅、蜻蜓、网易云等平台制作了一档《苏州味道》的节目,自诩对苏州、无锡二城较为了解就不假思索动了笔,制作了音频。没错,一开始这只是由心而发的音频版内容,鉴于听众对文字版的呼声较高就萌生了对其深入完善,出版成实体图书的想法。
正如刚刚所说,那是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所以写作过程中除了查证一些典籍资料的准确度需要反复推敲比较之外,其余则是一气呵成。可以说,解析部分的内容除了旁征博引、对典故的解释,其他就是个人对于书中每一个片段的感悟。
既然是感悟,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浮生六记》,不敢妄言我的解读和表达就是完全准确且合乎读者心意的,正巧读到了《念楼学短》,引用其中郑板桥的一段话:“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但是,等等,无论我的解析部分如何,都丝毫不敢否定或遮掩了晚清小红楼——《浮生六记》的光芒,所以“糊窗糊壁、覆瓿覆盎”之前望再多一些耐心。
这本书的缘起是想唤起更多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坚持,想让我们在这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份清雅的生活情趣,在高度发达、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多一份坚韧和智慧。这也是出版这本书的目的。
是为序。
沈复(1763—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多才多艺,工诗善画。
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 六卷(后佚两卷),对后世影响甚大。
尔生不凡,原名葛湘芸,江苏人,喜马拉雅/蜻蜓/网易云等平台主播,著有原创文字+原创音频专辑《苏州味道》。
十点读书、有书等多平台签约/邀约/专栏作者。
“微信读书”签约讲书人,主讲书目有《诗经:越古老越美好》《浮生六记》《生活是很好玩的》《身份的焦虑》《一个人的村庄》。
高德地图“景区随身听”讲解者,讲解景点有“苏州博物馆”“拙政园”“金鸡湖”“网师园”“扬州个园”“尚湖风景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第一章 闺房记乐
相见——冥冥中自有天意 / 002
相恋——走进婚姻殿堂 / 011
小别重逢——沧浪亭里的吟诗作赋时光 / 020
不祥之兆——一切早有定数 / 031
厮守——甜蜜的二人时光 / 041
岁月静好——向往粗茶淡饭的平淡日子 / 051
打破陈规——女扮男装及泛舟水上 / 062
第二章 闲情记趣
生活素笺——插花技巧及艺术情趣 / 080
苦中作乐——物质贫民与精神贵族 / 086
生活之道——用智慧把贫困日子过成一首诗 / 097
第三章 坎坷记愁
坎坷之始——矛盾重重,贫病交加 / 108
坎坷无奈——远走他乡,骨肉分离 / 119
漂泊奔走——求亲靠友,雪上加霜 / 129
天人永隔——痛失至爱,回煞惊魂 / 141
家破人亡——幼子夭折,兄弟反目 / 152
第四章 浪游记快
游历之始——携友苏杭游,寻访隐居地 / 166
访山游园——适逢皇上南巡,得幸一览胜景 / 179
南下经商——初见长江,初遇歌伎 / 190
孽缘情深——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 / 202
人间仙境——山林禅院,海上神灯 / 214
不系之舟——从函谷关云游至京城 / 224
附 录 《浮生六记》原文
第一卷 闺房记乐 / 230
第二卷 闲情记趣 / 242
第三卷 坎坷记愁 / 249
第四卷 浪游记快 /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