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名著(彩色插图版):红楼梦
定 价:36.8 元
丛书名: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名著
- 作者:[清] 曹雪芹 著,谭旭东 编,央美阳光 绘
- 出版时间:2019/2/1
- ISBN:9787555276326
- 出 版 社:青岛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42.47
- 页码:23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名著(彩色插图版):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作者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作品的主题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青少年课余时间应该读什么?这是很多家长和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或者说,有不少家长和语文老师希望就此问题得到专家的指导。
根据我的了解,针对这个问题,会有3种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是认为什么书都可以读,读杂书,甚至一些流行的、低级趣味的书也可以读。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少,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一些作家往往喜欢这么回答。这样的作家通常是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差,没什么好书可以读,只好看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他们长大后,发现自己也没变坏,甚至还会写点儿东西,于是就想当然地对青少年说:“其实,读点儿坏书也无妨。我小时候就读了很多坏书,不也没有变坏吗?”仔细想一想,这样的话是经不起推敲、不可以轻信的,因为他们没法告诉大家:有的人读了坏书,真的变坏了;或者说,读了坏书,浪费了可贵的时间。他们也许应该说:要是不读坏书,也许会更好。
第二种是认为要读知识读物,读科普书,多学知识。持这种看法的人通常愿意买大量的科普读物、知识读物或者名人传记、博物类的书给孩子读,认为读书一定要学知识,把知识学习当成读书的第一要义。这种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让孩子背诵唐诗、宋词、诸子百家经典,也特别喜欢让孩子读拼音读物。他们把所读的书当作课本一样。我不反对读科普书,不反对读知识读物,但一味强调学知识并不正确,至少是没有理解读书到底是什么。其实,读书,先是有所感受,然后有所感悟,再有感动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力张扬,精神得到舒展,思想得到提升。经历了这样的读书过程,读书自然就有了知识学习的结果。
第三种是认为要读经典名著。我比较赞成这种观点。青少年读经典名著,有4个好处:一是给语文学习奠基。童年的阅读是最初的语文学习。读书的最初阶段就读经典,起点高,起步好,早早接触到好的文字,对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对文字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一般说来,爱读经典,也读了很多经典的孩子,读写能力差不了,因为经典是最好的文字,理解了最好的文字,读和写就不算什么难事了。当然,经典和名著还有一点区别,即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是经典。经典是经过几代人的阅读和欣赏而留下来的好文字。但是,名著有的只是有名,或者在某一个阶段有名。有的名著是“时代经典”,不是“永恒的经典”。因此,一般说来,最好是读那些被时间检验过的经典。二是读经典名著是认识世界和感悟人生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之一。世界很大,也很复杂;人生也是五彩缤纷、纷繁多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身实践,到实地去考察与学习,所以读书就是了解世界、社会和人生的好办法。简而言之,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三是读书丰富人的情感。每一个写书的人都是信任文字的。至少他认为文字可以表达他的内心,可以传达他的喜怒哀乐。因此,写作本身就是情感的传达,而读书就是与作者交流。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读文学经典,很容易进入情境、体验角色,找到作品里的一个“我”——这就是情感共鸣。有了共鸣,读书也就变成了情感交流,就变成了心灵的洗礼。所以,爱读书、读好书的人情感会变得丰富,而且更富有爱心、同情心和悲悯情怀。四是如果将读书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那就意味着完成了向文明人的蜕变。一个文明人与自然人的最大区别,我想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与素养。读经典名著,人会更优雅,更智慧,更文明。
2017年,我给青岛出版社主编了一套“世界文学名著简读版”(60册),很受读者欢迎。这次,我又应邀主编了本套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名著彩色插图版(40册)。这套书包括了《老人与海》、《名人传》、《巴黎圣母院》、《八十天环游地球》、《列那狐的故事》、《野性的呼唤》、《白牙》、《爱的教育》、《简·爱》、《绿野仙踪》、《西顿动物故事集》等,它们有的是小说,有的是童话,有的是传记,有的是散文,有的是动物文学,有的是探案故事,可以说文体多样、主题多样、文化背景多样、创作风格也多样,读这些书的体验与收获自然也是多样的。
这几年,青少年读物出版了很多,流行的读物五花八门,在校园里,“心灵鸡汤”类的图书也大有人读,这是令人担忧的。无论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心灵成长的角度,抑或是从培养全面素质的角度,最好读经典名著,而尽量不要过多地为消遣而读书。读流行书,和吃冰激凌与快餐类似,适当地体验一下,是无可厚非的,但长期读,甚至沉湎于流行读物,那就不合算了。青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也最珍贵的阶段,多读经典名著,正是珍惜韶光的方式。新编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在国内大范围地使用,语文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那就是课文设计强调阅读与理解,而考试则强化了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检测。因此,课外多读经典名著,自觉培养阅读理解力和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我个人觉得:语文学习培养的就是读写能力,不读经典名著,怎么会有好的语言理解力?没有好的语言理解力,怎么会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呢?因此,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而读与写的能力是检验语文能力的标志。总之,提倡青少年读经典名著,是没错的。希望本套经典名著能够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并有助于他们快速提高读写能力!
谭旭东,男,博士,博士后,教授、专业:创意写作。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文学与创意写作。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创意写作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安徽大学大自然文学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诗歌、散文、童话、儿童小说、幻想小说和寓言集等80多部,译著60多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20部。多部作品输出版权,多篇作品选人北师大版、北京版、鲁教版语文教材和澳门特区语文教材。获得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5项,还获得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2016年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和黑龙江省精品图书出版工程项目资助等、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宝钢教育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奖项和荣誉称号。作品曾获全国畅销书奖、中国童书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首届南粤图书奖等奖项,还曾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新闻出版总署给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图书等。
宝玉出世
乱判葫芦案
宝黛初见
刘姥姥进荣国府
薛宝钗巧合识通灵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宝黛共读《西厢记》
黛玉葬花
清虚观打醮
宝玉挨打
成立海棠诗社
晴雯病补雀金裘
晴雯之死
宝玉定心上学堂
黛玉焚稿
查抄贾府
贾母之死
宝玉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