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在希望的原野: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
定 价:49.8 元
- 作者:李建波
- 出版时间:2020/1/1
- ISBN:9787510884801
-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31.4
- 页码:25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收录了关于北师大燕化附中西藏内高班办学发展的短篇文章,见证着西藏孩子们的成长。章一表述了学校积累有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章二传递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闪烁出生命成长的光辉;章三体现了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强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章四体现了西藏内高班的文化追求,集中表达了西藏内高班学子的精神追求;章五体现出学校每时每刻都演绎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大美,大爱。
回首9年来,北师大燕化附中西藏内高班办学的每一步发展,都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各级领导多次走进燕化附中慰问西藏的孩子们。自始至终,学校内高班办学的每一个根系都深深地扎根在民族教育的沃土中。沐浴着阳光雨露,播撒着金色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担当起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传播着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希望教育”理念。我们相信学校培养的西藏学子不仅是“西藏的希望”,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一定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承担起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伟大梦想!
李建波,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西藏部主任,自2013年开始负责学校西藏内高班教育管理工作,2016年荣获“西藏自治区全区优秀教育援藏工作者”称号,主持学校希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校本课程8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5篇。截至2019年7月,学校西藏区内毕业生6届共368人,全部升入国家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生正投身于西藏各项建设事业中。
目录
第一章民族希望教育的蓝色天空001
第一节高瞻远瞩办教育 001
第二节脚踏实地育英才 021
第二章西藏学子成长的希望原野042
第第一节党建联盟一家亲 042
第二节民族团结在附中 060
第三章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探索073
第一节科研成果促发展 073
第二节课堂教学保质量 125
第四章我们一起筑梦的北燕岁月176
第一节心怀家国一家人 176
第二节守望成长桃李香 198
第五章魂牵梦绕的那片土地219
第一节雪域圣地人情美 219
第二节雪域学子爱家乡 228
浓浓北燕情,醉美西藏行
——2016年高一进藏小组考察报告
护送组成员:汤雅琴、赵建新、康增根、张爱平、
????????张会慧、杨春娟、李悦
2016年7月12—14日,我们出了北京,跨越甘肃,穿过青海,历经44小时,将高一、高二共64名西藏学生及援藏干部子弟送达拉萨,顺利完成与西藏教育厅的交接;7月14日晚,我们深入援藏干部家庭,与远在他乡的同胞们交流学生相关情况,并详细介绍我校“希望”办学的理念,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7月15—17日,我们抵达林芝,深入藏民家庭,对两名藏族学生进行家访,就学生相关情况、我校教育理念进行交流。7月19日下午330,乘坐Z22次列车离藏。7月21日,一行7人抵达北京。
本次高一、高二西藏生一同返藏,共64人。带队老师平均每人负责十个孩子的路上安全及交接。虽然列车上老师和孩子们的座位间隔多节车厢,但无法阻隔带队老师们对学生身体、心理状况的关注。我们自由结组,主动申请,每小时轮班去看望可爱的孩子们,和孩子们亲切交流。回家的激动和兴奋一路上伴随着每一位孩子,孩子们欢呼、歌唱,44个小时的车程,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会心的笑容。一路上,有列车长的为难,差点让将近23个孩子补全价票;有孩子的眼睛突发结膜炎,两眼红肿;有孩子由于膝盖积水,长途列车上疼痛难忍;有孩子由于低血糖,面色苍白……但所有老师拧成一股绳,每一位老师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智慧维护孩子们的利益,用悉心的关怀和照料帮助每一位孩子解决实际的困难。孩子们也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像一家人一样。
本次进藏所乘坐的Z21次列车,北京至拉萨路段运行长达两天两夜,虽然听来漫长,但一路上窗外的美丽风光,持续不断地带给大家惊喜,让行程显得异常短暂。列车路过湛蓝的青海湖,湖边油菜花环绕,有如人间仙境;穿行美丽的可可西里大草原,散布的牛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若画作;过了格尔木整列车开始供氧,舒适的列车环境让每一位怀揣西藏梦的旅客尽享西藏的辽阔壮美。
14日下午,列车准点抵达拉萨,孩子们排队有序下车。一下车,在车厢门口,孩子们再次见到了一个亲昵的身影,那是孩子们的李爸:李建波主任。依稀记得两天前护送孩子和老师们到北京西上车时那个熟悉的背影,如今正是这个熟悉的身影,让所有的孩子和一行的老师心里感到踏实而温暖。北燕的西藏部因为有了这样一位细心周到的李爸而愈加亲如一家。打着北师大燕化附中的大旗,孩子们自觉按照地区分组出站。还未到出站口,远远看到迎接各地区孩子们的正是当地教委的老师们。当然,在所有老师中最为显著、让进藏小组所有老师感到甚是亲切的当属在我校驻扎整一年,为我校西藏部无私奉献力量的布央老师!老师们亲自驾车将在北京求学一年未归的孩子们接上车,孩子们连连挥手再见,各自奔往归乡的路。那一刻孩子们温馨的笑脸至今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此次进藏,四天时间,总共安排四次家访,两次在拉萨,家访援藏干部子弟潘岩和李浩轩,另外两次在西藏林芝地区,家访农区家庭达瓦多杰和米玛全家。每一次家访,都让我们一行的几位老师感受到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对孩子寄予的厚望。虽然有的家长不会汉语,但他们真诚的眼神和捧手相谢的动作无不表达出他们对学校老师的不尽感激。生活在西藏,每一位藏生父母都十分不容易,即使是援藏干部,也是经历了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奋斗数年才打拼下今天的事业。这些雪域学子几乎是乡里最优秀的学生,初中经历过一次选拔,高中再次经历筛选择优才到北京读书。这份可贵的信任是对我校育人的肯定,是对我校“希望”教育的无限期许。浓浓的北燕情洋溢在每一位西藏家长和学子的心里。
我们一行7人都是第一来西藏。第一次入藏,真切地体会了高原反应,感受了藏民的热情,欣赏了多样的地质和风光;从沿途的戈壁、草原、荒漠,到神山圣水,多样的生态强烈地冲击着已近慵懒的神经;糌粑、酥油茶、奶干和牦牛肉,外加藏民淳朴的笑脸,点燃了内心关于美好的无尽遐想,伴随着高原反应的消减思考也渐次复活了。理想和信念,在这片淳净的土壤上一切都那么真实,远离青山绿水,心怀懵懂理想,背负责任嘱托,求学异地他乡,成长的诉求和成才的期望激励着这群年轻的生命;结识新朋友,增长新知识,认识新社会,开始新生活,异样的生命轨迹在同龄艳羡的目光里开启,祝福他们,也祝贺他们。有一种人生,携带着木讷和朴实,坚守着山水的信念,邂逅在生命的季节里,为了真实的幸福而奋斗着。
还记得问米玛,好容易假期回来帮家里干些农活,是不是就没有时间学习了?米玛腼腆一笑,云淡风轻地回答“晚上学就可以了”。这样刻苦的学生怎不令人赞叹!
还记得返程的火车上,接到多杰的电话,“老师,你们回北京了吗?一路平安!……我正在山上采蘑菇”,真诚而质朴的笑容犹在眼前,这样的学生怎不令人热爱!
还记得在学校时,每每问起西藏学生的志向,总是能听到无一例外的答案:学成后一定要回到西藏,建设西藏!来到西藏,我们才更懂得和珍惜这答案背后的理由!这样眷恋故土的学生怎不令人钦佩!还记得返程前,李浩暄父母专程来与我们告别,送上了来自高原的祝福,
送上了新鲜的水果,在洁白哈达套过头顶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援藏家庭以及所有藏族家庭,对学校的信任与未尽的殷殷嘱托……
作为老师,我们为雪域赤子的家乡情怀感动着,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肩头上愈发沉淀的责任,不仅是为了让我们发自内心喜欢的,出类拔萃的西藏学子,更为了西藏的未来,祖国的明天!
在这格桑花开放的地方,每一位进藏老师也绽放出了最美丽的灵魂。一路上难免有高原反应,难免有头疼感冒,难免有缺衣少用,难免有心理不适,但大家都亲如姊妹兄弟,相互照料,相互支持,先人后己。返京的路虽然依旧长达两天两夜,但京藏线上这种彼此相互扶持的美早已冲淡了路途的艰辛。7月21日,在经受北京的暴雨洗礼,晚点12小时后,一行7人抵达北京西站。
美丽西藏,魅力北京,风雨后的彩虹愈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