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入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连等5个计划单列市及珠海经济特区,集中反映改革开放30年各地交通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突出成就和丰富经验。
中国交通运输改革开放30年(地方卷)》为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我国公路水路交通改革发展30年的实践与经验
前言
善之区的立体交通
水陆纵横看津门
燕赵大地上的交通华章
三晋交通的沧桑巨变
大草原的血脉
为东北振兴当先行
长白山下的交通新貌
龙江交通气象新
大上海的大交通
江苏交通的辉煌篇章
陆水并举绘宏图
徽风徽韵走安徽
吹响海西交通奋进曲
红土地上的丰碑
齐鲁大地的先行官
中原交通的崛起
九省通衢天地宽
芙蓉国里尽春晖
开放前沿敢为人先
八桂交通的历史跨越
天涯不再遥远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1.城市道路建设突飞猛进
1976年至1985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城市道路按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建设的要求,分轻、重、缓、急展开,建设重点放在提高市区干道通行能力,尽力开拓一些城市干道,打通一些卡口、断头路,以及在规划的快速路上有计划地建设立交桥。1986年,按照“人车分流,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路口交通渠化、路段设港湾停车站,建设主路不设信号灯管制的城市快速路”的要求,落实市政府“打通两厢、缓解中央”、“建设二、三环快速路”的战略部署。1998年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以来,随着北京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和筹办奥运交通的需要,北京市道路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城市道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二环路完成了全线加铺和整治,三环路实现了全封闭、全立交,四环路全线竣工通车;建设完成了平安大街、广安大街工程;陆续建成西外大街、学院路、德外大街、南中轴路、马家堡西路、丰北路、莲花池西路、万泉河路、东北城角联络线、展西路等。市区基本建成了17条放射干线与4条快速环路构成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系统,使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2.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
北京市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个别区县通高速到区区通高速,从一条高速通车到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络,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1984年,国家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后,北京市认真执行收费公路政策,重点建设放射线高速公路。1986年4月,北京市第一条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动工,之后京津塘高速、机场高速、京哈高速、八达岭高速等陆续开工建设。截至1998年底,共建成高速公路163公里,平均每年13公里。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北京市高速公路从单一投融资渠道模式逐渐转变为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银行贷款、社会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股权、债权融资手段为辅的多渠道投融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1999年,通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北京市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9年至2004.年,共建成高速公路362公里,平均每年60公里。2005年以来,重点完善高速公路路网并建设都机场周边等区域性高速公路网,步入了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至2008年9月底,共建成高速公路253公里,平均每年63公里。截至2008年9月,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762公里,初步建成了“两环、八放射”的环线加放射线高速公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