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公平与效率的维度,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或最优组合为价值取向,以实现“两个同步”为政府行为目标,对我国政府经济行为进行理论与现实研究。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在GDP赶超战略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和谐相悖的变异现象,比如产业结构畸形、“三驾马车”跛足、房价和物价高涨、保障体系残缺、高碳经济引发严重污染、社会资源浪费严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悬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很多劳动者还不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等。而所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增进民生福祉,导致行为发生变异。而人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变以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倾向,实现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经济转型,形成有中国特*的发展方式。
针对这一情况,党和及时对经济发展方略作出了调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同志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进一步强调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行为主要的追求目标,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作为规划行为目标的逻辑起点。要想把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和未来的真实图景,就必须从我国的特定国情和经济环境出发,客观认识我国经济行为运作现状,用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去评估经济行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行为机制。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目的
1.2 选题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研究综述
1.3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拟实现的创新点
1.5 可能存在的不足
2章 公平、效率与经济行为
2.1 对经济行为的考察
2.1.1 经济行为的内涵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职能理论
2.1.3 西方学者的经济职能理论
2.2 对公平的解读
2.2.1 公平的内涵
2.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平思想
2.2.3 西方学者的公平观
2.3 对效率的阐释
2.3.1 效率的内涵
2.3.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效率思想
3章 经济行为的历史演变
4章 经济行为的客观认识
5章 经济行为变异的制度原因
6章 不同国家经济行为倾向比较
7章 经济行为匡王的制度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