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陪孩子走过关键10年(签名本随机发放)
定 价:56 元
丛书名:无
孩子上小学后,学习能力、自律能力、人际交往、抗挫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考验。Michael钱儿频道联合创始人钱儿妈、钱儿爸围绕聚焦10岁儿子的成长,首次联合分享,父母如何有效引导,帮助孩子顺利迈过学习、生活中的坎儿,养成精神上松弛不紧绷,情绪上积极努力,容易沟通的正向性格。 书中用一个个温暖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剖析中国家长在培养孩子路上共通的困难,并给出了亲身实践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1) 孩子集体生活中的心理落差如何疏导2) 阅读习惯如何养成3) 学科短板如何提升、英文学习如何加强4) 课外课如何安排5) 金钱观、消费观如何培养6) 独立、自律的性格如何养成…… 本书也涉及了对三岁半女儿的教养经验,对二孩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早教也有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压力,每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多少都有一些焦虑。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如何陪伴和引导,让亲子双方都能避免焦虑,从容充实,是钱儿妈、钱儿爸创作这本书的初衷。 从《老师来电话了……》牵扯出的孩子集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到《我们家孩子全部的课外课安排,都在这里了》包含的父母对孩子课余生活的引导,每一件事都是中国家长普遍关心的。如何帮孩子克服因学习压力增加而产生的倦怠情绪?如何帮孩子养成持续性阅读的习惯?如何帮孩子找到有热爱、有坚持的课外课状态?如何引导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养成健康独立的人格?作者夫妻俩着眼于一双儿女的教养,重点回顾小学五年级儿子的成长历程,真实分享他们育儿路上遇到的坎、绕过的弯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几十个小故事,笔触幽默温暖,其中自然流露着为人父母的甜酸,能让每一个家长会心一笑。家长们在茶余饭后轻松翻阅几页,或许就能解答心中的困惑,缓解育儿路上的焦虑。
钱儿妈,本名白雁飞,被读者们称为 白大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中英文双硕士学历,英文纪录片专业翻译。专注儿童双语启蒙与教育十多年,讲解的英文教程牛津阅读树广受孩子们喜爱。2016年开始每天在Michael 钱儿频道分享教养一对儿女的心得体悟,文章被无数爸爸妈妈们长期追读。已出版的《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给孩子立界限》累计销售20万册,电子书逾15万册。获得新浪育儿频道颁布的妈妈信赖的养育图书作者奖等荣誉。
钱儿爸,本名韩涛,语言艺术家,两获金鹰奖,两获五个一工程奖,解说包括《故宫100》《乔布斯传》等在内的数百部国内外经典纪录片。在创建的百万粉丝微信公众号Michael钱儿频道为孩子们播讲了上千部中外经典绘本故事,并原创改编播讲包括《超级西游记》《超级封神榜》在内的数部中国经典作品。
目 录
第1章 孩子的世界,终要靠他自己去面对老师来电话了…… 人生舞台上,没有登不了台面的小角色,只有扶不上墙的小人物戴发箍,穿皮衣,你要我去女厕所?都怪你……对不起!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远远超过父母讲一万次大道理
第2章 摆脱所谓教育正确带着家有学霸的心送儿子去考试,结果被实力打脸慢养的孩子,却让我看到快进的结果从0到1,大宝走过的阅读坑,看二宝怎么填孩子这么笨,却又这么努力,我该劝她认命还是继续从小让我成为英文尖子生的方法,如今在儿子身上发光了关于让孩子背书,这些事或许你从没想到过
第3章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这样的陪伴,比放手要辛苦得多,但孩子的进展你绝对看得见养孩子用的心、偷的懒,都会在未来某一天看到结果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从三岁多学花滑,到如今体育艺术,这是我们给孩子选课外课的经验(上)从三岁多学花滑,到如今体育艺术,这是我们给孩子选课外课的经验(下)我们家孩子全部的课外课安排,都在这里了(上)我们家孩子全部的课外课安排,都在这里了(下)
第4章 积极的沟通与调整才最有效孩子也不傻,你压迫他们,他们有的是办法对付你你的一次赌气,一个转念,也许影响孩子一生你是不是也总使唤孩子?辩出什么结果不要紧,被允许辩解却特别重要
第5章 传递积极的人生观养孩子,太算计怕将来孩子抠门儿,太佛系又怕养出个大簸箕,怎么办?被戏谑像安静美男子的妈,竟生出个有公主病的女儿告诉孩子,天地如此广阔,哪里都不是终点同病相怜,原来你家也有个学乐器的娃
第6章 给孩子更多的妥协与宽容家有充电五分钟,能管八小时的孩子,怎么办?允许孩子犯错,再改错,允许有的孩子犯错一次,有的孩子犯错一百次上一次的告状信还是班主任发的,这回校长都上阵了我知道正确答案是不该妥协,却为何由你这样任性?教练离开视线的一刻,我居然比孩子还会偷懒
第7章 明确孩子的特殊性,顺势而为我好像有点儿拖孩子后腿了爸爸,我最近是伴着你的呼噜声上床睡觉的遵从父母的意志还是孩子的意愿,这是个问题!(上)遵从父母的意志还是孩子的意愿,这是个问题!(下)父母真难做,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怎么办?
第8章 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是你明明知道却不在意的那些……你训孩子的那些话,往往用在自己身上更合适我特别珍惜被孩子们抓住小辫子的那些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