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传站在史家的客观立场上,依据大量史料,综合分析,写出了李贽复杂的、*后以悲剧收场的一生。对于通州义士马经纶不避利害,大力救援李贽的壮举,着力记述。文字流畅,并带有幽默感,颇具可读性。全书只有十多万字,简明扼要。我以为,这是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
文史专家 王春瑜
作者大量网罗文献,旁征博引,以丰富的想象力与流畅而苍凉的笔墨,刻画出李贽非圣无法、惊世骇俗、偏激又刚烈的性格特点,再现了一个殉道狂人卫道勇士的艺术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持久而强烈,具有很强的阅读冲击力。
文学专家 张水舟
万历三十年的早春,李贽在诏狱写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后,自刎颈项,绝世而去。
这种弃绝,是意料之外,也是估算之中!
李贽出道以来……
该结交的,该得罪的,该演说的,该著述的,均已完成,无甚遗憾!
曾辞官、辞乡、弃家、弃发,本不该舍的,舍了!声震朝野!
曾邀约与拜访者络绎不绝,游走南北!享受了非凡的礼遇与待遇,得了!
曾遭遇家难不断、厄运连连之窘境,被生计与生死折磨得甚为不堪!苦了!
曾为了所谓名利,频遭诘难与驱逐,客寓四方!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之重!受了!
这一切,都因有众多胜己之友的帮助,才落地!才化解!
终于,在古稀之年,逃无所逃,无人能助,身陷诏狱!
入得皇廷诏狱!反倒颇有归属感,安全感,甚至是荣誉感,成就感!居间日久,过于安稳,以至平淡!李贽有些难以适应这种无风不浪的宁静!貌似狱友和狱吏已然忘却了他是名满天下的异端人物!可他自己绝不曾忘记若干年前有意无意间脱口说出的有朝一日得荣死诏狱的念头!此时此地,恰得天时地利之便!只欠一个说法!
怎么个死法,能不能荣死,这绝对是个问题!
等死?病死?这不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和意愿选择!
赐死,皇帝久久没有下诏!
久等而来的却是要遣返老家的小道消息!呜呼哀哉!
既然不能被名正言顺地他杀,于是,他选择了堂而皇之的自杀!
这只倦鸟终于知还归去!
只是他至死也依然要保持他一贯的惊人之鸣!
李贽走了!自弃乎?弃世乎?留下无尽的争议……
江湖自然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终了了传主的一生!也当交代和总结一下本书的创作缘起与写作过程。这要从我与王春瑜先生的结识说起,2008年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我曾专程赴北京拜访王老师。之后不仅在学术上得到王老师的热情指点,更多时候是王老师帮我提供和争取了各种难得的资源,使我获得了多个机会参与一些社会事务与活动。其中之一便是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中《李贽传》的创作资格。
说来李贽这一传主的认定直接就是王老师帮指定的。按程序,中国作家协会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申请者需提交拟撰写传主的传记提纲,只有通过了文史组和文学组专家的审核论证,方能获得撰写资格。鉴于王老师曾撰写过一些李贽的研究文章,原本他自己拟撰写《李贽传》,我也帮王老师收集了一些基础资料。但不知何故,王老师放弃了!于是建议我撰写提纲,提交申请,并特别叮嘱我要单独写个五千字左右的李贽之死的片段,附在提纲之后。
李贽这样的大家以我的学养是难以驾驭的,况且市面上已有多部颇有影响的他的传记,说实话我是没有自信申请和认领的!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创作大纲和章节片段。不想,很快就传来喜讯,通过了评审组的审核,获得了创作资格!在后来作家出版社组织的创作交流会上,我才获悉,之所以顺利通过,打动专家组的正是李贽之死的片段!必须说,没有王老师的推荐和建议,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完成这样一部传记。
感谢丛书组委会、编委会和作家出版社的邀请,曾参加了两次创作交流会,知足知不足!
感谢文史组专家王春瑜先生和文学组专家张水舟先生对文稿的辛劳审阅!
写作过程断断续续历时三四年,幸有原文竹女士之往来联络、责编韩星先生得力相助,书稿方顺利编校出版。
写作中参考和引用了学界若干已有的研究成果、传记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附于文末外,尚有部分零散文献未予标注来源,这里一并对著者致以谢忱。
高志忠
2018年6月16日于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