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中篇小说卷(套装上中下册)
定 价:450 元
- 作者:黄伟林,曾攀,刘铁群 编
- 出版时间:2018/11/1
- ISBN:9787559812339
-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18.67
- 页码:157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中篇小说卷(套装上中下册)》选取了1980年代至2010年代广西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作品,收录了聂震宁、林白、凡一平、东西、鬼子、朱山坡、黄咏梅等作家的代表作品,按照作品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序编目,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广西当代文学大河中“中篇小说”这一支流的面貌。
诚如本卷导言所述:“当代广西的中篇小说创作,是*为引人瞩目的文学类型,也代表了广西小说的*高水平。”汇编出版其中的代表作,是对60年来广西当代文学发展的一种总结与回顾,具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本卷收录了聂震宁、林白、凡一平、东西、鬼子、朱山坡、黄咏梅等知名作家的中篇代表作品。
六十年来的广西当代文学,一如奔流不息的大河,有嘹亮壮阔的奔腾,也有喑哑沉郁的淤积,蕴蓄在不同的时间与区域之中,风景不同, 情态各异,蜿蜒曲折之中,只见浩浩荡荡,一直汇入磅礴的历史汪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支脉。
作家队伍上呈现出年龄层次丰富、思想旨向多样的状态,且很多重要作家都有自己极具代表性的中篇作品。不同的精神旨向、叙事态度、语言修辞与意识形态汇聚于斯,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
一个有文学大师的国家或地区是值得自豪的。比如丹麦,虽为北欧小国,但因为有安徒生而得到全世界的尊敬。比如四川,地处偏远,但因为有李白、苏轼而足可傲视华夏。在当代广西,因为拥有梁羽生、白先勇、林白、东西等著名作家,让这个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多民族地区,平添了文化的底气。
翻开中国文学史,从《诗经》到《楚辞》,从先秦诸子到两汉骈赋,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在群星璀璨的文学天空,都找不到广西的名家,读不到广西的名作。这种局面,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所改观。《百鸟衣》一瞥惊艳,《刘三姐》一鸣惊人。当时光的脚步迈进1990年代,《南方文坛》华丽转身,“广西三剑客”横空出世,文学桂军边缘崛起。文学桂军的崛起,体现了广西的文化自觉和转型发展。
这种文化自觉和转型发展,对广西形象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如今,人们读到这套广西多民族文学大系,除了想到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还会想到“百鸟衣”,想到“刘三姐”,想到“美丽的南方”。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对于我来说,提起广西就会想起它的文学,在我心中的中国文学的地图上,广西远不像它的地理位置那么偏远,它正处在中国文学创造的中心地带。”
这是文学造就的广西。
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好的媒介是什么?
是文学。
我们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而认识英国,我们因为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的小说而认识法国.我们因为普希金、莱蒙托夫、叶赛宁的诗歌而认识俄罗斯,我们因为爱默生、梭罗的散文而认识美国。
那么,认识广西最好的媒介是什么呢?
当然还是文学。
阅读《百鸟衣》,我们才知道广西的大地是如此绚丽。
阅读《刘三姐》,我们才知道广西的歌声是如此动听。
阅读《台北人》,我们才知道广西人的乡愁如此深邃。
阅读《桂系演义》,我们才知道广西人曾经如此纵横捭阖、深谋远虑。
阅读《一个人的战争》,我们才知道广西人能够如此孤绝率性、平地拔起、卓然独立。
通过文学,我们可以了解广西的历史,认识广西的现实,感知广西人的性格,体会广西人的心灵世界。
为了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文学成就,为了呈现广西文学经典化的历程,为了让广大读者获得一个最好的认识广西、审美广西的途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师生,凭数十年广西文学阅读之积累,积数十年广西文学研究之心得,多方搜寻,爬梳剔抉,编选了七大卷十二册数百万字的《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
当代广西文学是当代广西历史沧桑的记录,是当代广西人物形象的写真,是当代广西心灵世界的透视,是当代广西人文形象的重塑,是广西未来愿景的预见和想象。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指出最美好的,并把它同最坏的东西区别开来,是一世代带给另一世代的烦恼……”《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就是将那些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广西当代文学作品从汗牛充栋的期刊、报纸、图书中精选出来,附之以该作者的相关信息和创作评论、该作品的相关信息和经典解读,使之铭文于眼前,铭记于内心,铭刻于历史。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60年的文学见证。是对广西文学精英的致敬,并将成为广西更多文学名家、文学名著的催生剂。
黄伟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特聘专家,文学桂军*具影响力的评论家之一。从事广西现当代文学研究30多年,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著有《中国当代小说家群论》《小说的聚焦》《转型的解读》《文学桂军论》《桂海论列》等多部文学研究专著;主编大型史料文献丛书《抗战桂林文化城史料汇编》,《广西现代文化史》“文学编”总撰稿。
·1980年代·
陈肖人《黑蕉林皇后》
张宗栻《流金的河》
聂震宁《暗河》
张宗栻《大鸟》
梅帅元《红水河》
林白《同心爱者不能分手》
·1990年代·
喜宏《超越档次》
常弼宇《歌劫》
凡一平《随风咏叹》
林白《回廊之椅》
张仁胜《又过了一天》
林白《致命的飞翔》
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
鬼子《被雨淋湿的河》
东西《目光愈拉愈长》
鬼子《上午打瞌睡的女孩》
凡一平《寻枪记》
·2000年代·
凡一平《理发师》
鬼子《瓦城上空的麦田》
映川《不能掉头》
纪尘《九月》
朱山坡《跟范宏大告别》
韦俊海《眼睛在飞》
陈谦《特蕾莎的流氓犯》
黄咏梅《档案》
·2010年代·
锦璐《灰姑娘》
陶丽群《一塘香荷》
光盘《达达失踪》
陈谦《繁枝》
伍稻洋《馅》
映川《狩猎季》
小昌《小河夭夭》
陶丽群《寻暖》
李约热《龟龄老人邱一声》
陈谦《虎妹孟加拉》
光盘《重返梅山》
田耳《一天》
陶丽群《打开一扇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