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生态与地域建筑走向》旨在将河西走廊地域建筑放入丝绸之路宏观的生态体系中,溯源河西地域建筑庄堡建筑文化特征的缘起,确立河西走廊以防御为特征的地域建筑生态类型,研究该符号建筑精髓在现代建筑中的延续显现;同时,通过村堡-军堡-城关建筑的细部比对和年代考证,论证地域建筑形式的出处,目的在于突出河西庄堡地域民居形式特色,以及探讨在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流变中河西走廊地域建筑的走向。
以甘肃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生态地域文化为典型,将地域建筑文化与生态环境相对应,依据中国生态现代化的生态理论,研究河西走廊地域建筑文化走向,探索西部地域建筑传统文化意匠与传承的现实意义,分析在当代世界建筑美学普世化的影响下,河西地域建筑所具有的时代哲学特征、美学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追求与延展乡土性、本原性、生态性文化在设计领域里的可行性运用。
将河西走廊地域建筑放入丝绸之路宏观的生态体系中,溯源河西地域建筑庄堡建筑文化特征的缘起,确立河西走廊以防御为特征的地域建筑生态类型,研究该符号建筑精髓在现代建筑中的延续显现;同时通过村堡——军堡——城关建筑的细部比对和年代考证,论证地域建筑形式的出处,突出河西庄堡地域民居形式特色,探讨在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流变中河西走廊地域建筑的走向。
梳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域建筑“走向”的历史传承关系,研究甘肃河西走廊地域建筑流变的地域空间关系,探讨河西走廊生态地域建筑庄堡形式与西域、关中民居形式之间的联系,及其衍生机理模式在丝绸之路沿线中的同与异,进一步论证该建筑形态向关中地段渐于消退,同时具有关中建筑文化回授的史实及特征。管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域建筑形成由西域向河西转变至关中的主流发展特点,通过研究跨区域板块地域建筑的微变化衍生机理模式,还原和显现丝绸之路绿洲中由点串成线的地域建筑形态隐形带的特征。分析河西地域建筑衍生机理的存在,对当代城乡规划引导的可行性因素,重点关注丝路文化带河西地区生态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抉择问题。并且最终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与资料论证,得出当代河西地域建筑的发展走向不再是历史上由西向东渐进,抑或由东向西的回授,而处于建筑文化自身有机的、新生的、向上的生态发展模式。
我国丝绸之路保护与建设必须面对区域生态、文化生态,以及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研究、探索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认知生态观念、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技术体系等诸多源流,强调地域建筑生态文化继承的可持续性,专注继续运用这一形态的发展脉络,寻找其规律和再创造的可能性,探索丝绸之路文明中河西走廊地域建筑的典型特征,关注生态环境下地域建筑的文化内涵,以时代批判与创新精神引领丝绸之路生态建筑的未来。
胡月文,1974年6月生。美术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后,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空间教研室主任,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员(高级室内设计师)、陕西省土木工程协会会员、中国建筑与园林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91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继而在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进行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2014年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生态环境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共主持及参与9项国家、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发表2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河西生态地域建筑研究的意义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专著
二、学术论文
三、博士、硕士论文
四、文献分析
第三节 范围、重点与切入方法
一、范围与重点
二、思考观点
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创新
创新与成果
第二章 河西走廊人文生态因素对地域建筑的影响
第一节 河西建筑遗址与地域环境的生态关系
一、河西走廊地缘历史溯源
二、河西走廊地理气候学的原生态特征——适建与宜居
三、河西走廊黄河流域中上游建筑文化遗址群
四、河西城镇人文历史因素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河西人文社会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河西走廊农耕的四次大发展
二、河西徙民实边与屯田对人居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一、丝绸之路交汇的历史文化现象
二、游牧类型与农耕类型的交替融合
第三章 河西历史地域建筑形态的类型
第一节 河西庄、堡建筑的历史地位
一、河西走廊东西分布的戍守防御体系
二、汉代河西四郡城池开设的历史格局
第二节 河西走廊的“城关”与“堡
第三节 “村堡”-“军堡”-“城关”地域建筑类型
一、“村堡”
一、军堡
三、“城关”
第四节 河西壁画建筑影像与地域建筑遗存
一、河西“坞”地域建筑形式壁画建筑影像遗存分析
二、河西壁画中地域建筑影像的形成要素
第四章 河西生态与庄堡地域建筑文化
第一节 河西庄堡地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
一、聚落选址
二、院落进深布局
三、庄墙比例尺度
四、地域建筑材料
五、制造工艺技术
六、生态环境
……
第五章 河西走廊地域建筑的生态表现
第六章 河西走廊地域建筑与艺术审美
第七章 结语
附录:个人近年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
附录:2013年八月癸巳夏赴河西经四郡考察题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