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
《永远的李保国》:
意气风发的李保国,带着自己的梦想,第一次走进邢台西部太行深山区: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总校所在地的前南峪,是在1981年的春天。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李保国由于品学兼优留校任教,称呼是教师,其实还只是个辅导员,刚满23岁。
展开在他眼前的,是他从小就熟悉的农村村庄、树木、土地、河流和山岭。已经来到的春天的天空,发着蔚蓝色。太阳在他的头顶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路左,赤裸的耕地在广阔的山野上,发着褐黄色,一块接连着一块,一直伸延到远远的山脚下。路右侧,是一条曲曲弯弯、从西北方流过来的浆水河。河冰正在融解,漂浮在水流上面的冰凌,在阳光下,闪动着银白的光亮。
拖拉机沿着河崖边的公路开着。从路旁田埂边的白杨树的尖顶上,传来喜鹊的喳喳叫声,清亮悦耳地在山野的静寂空气里震荡着。李保国精神焕发地坐在车上,兴奋而又愉快地感受着这一切。他解开领钩和胸前的纽扣,贪婪地呼吸着那山村泥土特有的气味!
当时,年轻的李保国是随河北农业大学林学、水土保持专家于宗周教授带领的首批课题攻关组,来这里考察研究太行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以解决太行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从此,直到生命的尽头,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太行山。、
那时,正是前南峪处于最严重的时刻。前南峪地处太行山腹地,土地稀少而贫瘠,七亩山六分田,10条大沟,72条支沟,32座秃山头,是个“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山村。
更可怕的是,恓恓惶惶的前南峪,在1963年8月,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下了三天三夜。大雨的第四天,从四面八方山上汇集而至的山水,在村西的浆水川里形成一条波涛滚滚的洪流。有无数被冲下的大小山石在水中翻滚着、抗争着,组成了一河令人胆战心寒的漩涡。滚滚山洪犹如万匹脱缰的野马,裹沙挟石,穿沟掠涧,伴着轰轰隆隆疹人的呼啸无羁无绊地狂奔着,激起一个个雪白的浪花,夹杂着房屋撕心裂肺的倒塌声,牛羊惊恐的哀号声,倒房户女人孩子的哭叫声,一阵阵雷鸣般的响声,笼罩了这个三百余户人家的山村……
一场特大山洪过后,前南峪1300口人仅有的赖以活命的640亩河滩地已是乱石一片,就连1958年大跃进以来,前南峪人用腰带勒紧装满野菜、橡子面和柿盖的肚子,战天斗地修筑的一道道防沙墙、蓄水坝和挂在山上的几条梯田也全部荡然无存。面对洪魔浩劫后残垣断壁狼藉一片的家园和沟壑纵横乱石遍野的农田,前南峪人欲哭无泪。从1963年起,前南峪投入了该村有史以来最宏伟的改造山川规划。在治理荒滩最艰苦的前十年,全村人不分男女,一律顶着星星上山,又顶着星星下山。他们绝早四点上工,往返四里多地到邻村土垴上拉土担土,晚上还挑灯夜战,硬是靠苦拼苦战,在荒石滩上垫起了四百多亩水浇地,使全村耕地增加到七百多亩。为了绿化荒山,前南峪人每年从大年初二开始,群众就把锅灶架到山坡工地上,啃干粮,喝凉水,一天两头见星星,两顿饭吃在工地上;严冬里,寒风刺骨,人们的手上冻出了道道血口子,他们贴上胶布继续干;三伏天,骄阳似火,大伙儿头顶烈日挥钎抡锤一身汗;妇女们扛石头,脑后磨得不长头发;许多人累倒在山坡上,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向荒山宣战,一战就是18年。
正是在这样的关口,李保围来到前南峪。
展现在李保同面前的前南峪,是一幅多么严重的贫困景象啊!横贯全境的十条大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凉。虽然前南峪人在党支部书记郭成志的带领下,已经治理了一半。但治理好的这一半栽上的树木都没长大,正需要科技投入。还有一半大山,崖壁升耸,峡壑险邃,赤露着雄浑的躯体,寸草不生,就连野生的稀稀拉拉地长着的柏树,也因缺少水土滋养低矮瘦小。前南峪村,虽经人们多年造地、植树、兴修水利,基础条件已有所改善,但仍食不果腹,有时一年缺俩仨月的口粮。全村40岁以上找不到媳妇的光棍汉就有100多条。
李保国走进村里,看到人们住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用石板垒起来的。在一面山墙上,残缺不全的“农业学大寨”几个大字依稀可辨。在这块剥落的墙皮上,叠映着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性文字。
再往前走,仿佛又进入了遥远的中世纪。上了年纪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门槛上,空洞的目光眺望着远方,饱经风霜的面庞上写满了凄凉。村头,一只光秃的磨盘懒懒地斜躺着,好似炫耀着自己的古老。有几只皮包骨的瘦猪哼哼唧唧,却贼得像狗一样在坡里奔跑觅食。孩子们你推我搡,跟在李保国的后面。一个刚有桌面高的小女孩,一马当先走在伙伴的最前面,她蓬乱、干燥的头发上由一根红布紧紧地扎着,衣服有好几处露着肉。她背后还驮着一个睡熟的孩子,干裂的小嘴含着自己的手指头。村支书郭成志穿着已发了黄的白小褂,站在村头等候着。他迎上去,伸出木锉般的手,与李保国那宽厚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走,咱们到村里看看。”李保国对支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