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质量与赋权:中国农村女童教育发展20年经验与创新
					 定  价:20 元
					
				 
				 
				
				    
				  
				 
	
				
					
						- 作者:池瑾,张莉莉,李国庆著
- 出版时间:2016/5/1
- ISBN:9787519213794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15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本书共分为背景 ; 问题和挑战 ; 政策与措施 ; 经验与教训 ; 结语五章, 其内容包括: 教育资金有限 ; 学校教育系统不完善 ; 文化传统存在性别偏见 ; 学习兴趣缺乏 ; 性别结构失衡 ; 城乡差距等。
		
	
	  池瑾,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与培训中心项目专家。主要负责教育和发展领域的项目工作。
	  张莉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多元文化教育。
	  李国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负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执行工作。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与文化。
 
	第一章背景
	
	第二章问题和挑战
	
	一、教育资金有限
	
	二、学校教育系统不完善
	
	三、文化传统存在性别偏见
	
	四、学习兴趣缺乏
	
	五、性别结构失衡
	
	六、隐藏在教育系统中的性别歧视
	
	七、城乡差距
	
	八、社会参与有限
	
	第三章政策与措施
	
	一、中国政府的主要措施
	
	二、民间组织的主要活动
	
	三、优秀案例
	
	第四章经验与教训
	
	一、全民教育国际目标纳入国家规划
	
	二、国际创新理念和策略在本土情境中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长期挑战
	
	第五章结语
	
	一、体制变革与创新动力
	
	二、文化传承与观念改变
	
	三、背景差异与经验迁移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全民教育目标(EFA Goals)
	
	二、千年发展目标(MDGs)
	
 
	  《入学、质量与赋权:中国农村女童教育发展20年经验与创新》:
	  4.经验和挑战
	  二十多年来,“春蕾计划”基于“通过资助服务、利益表达和社会倡导,帮助少年儿童提高能力,改善少年儿童成长环境”这一公益性宗旨,依靠妇联在全国的组织网络,深入到社会基层,对贫困女童提供资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依靠妇联系统推进项目:妇联的基层网络对于推行项目来说是一种力量强大而成本低廉的组织资源,便于项目有序、平稳地在全国展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妇联具有很强的政治资源优势,有利于“春蕾计划”的实施。各级妇联组织为偏远贫困地区春蕾学校和春蕾班的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详细规定。
	  (2)遵循“需求一满足”的行为方式,灵活应对社会需求:“春蕾计划”以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为导向,遵循“需求一满足”的行为方式,灵活开展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随着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以及国家“两免一补”助学政策的实施,“春蕾计划”及时调整资助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女童的资助从学费、学杂费转移到生活费用的补助,救助范围从小学、初中阶段扩大到了高中、大学。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春蕾计划”将关注重点延伸到留守儿童及城市中的贫困儿童。通过满足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需要,项目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并产出了更多的积极成果。
	  (3)媒体宣传和动员:多种形式募资,大力支持女童赋权和教育。通过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大众媒体和即时沟通工具,扩大了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主要包括设计专题网页,招募志愿者,开展评选“双十佳”、国家领导人接见“春蕾教师”和“春蕾女童”以及参加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等。
	  (4)建立多种合作伙伴关系: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各种形式的机构为“春蕾计划”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和实物援助。“春蕾计划”积极与国家领导人、党政部门、大型企业和慈善机构沟通交流,争取源源不断的支持和赞助,在学校、社区等组织大型募捐活动,获取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在国际社会的宣传及对“春蕾计划”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国际组织机构与国际友人的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