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由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所著,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其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有极大的启示。
如今是一个管理的时代,钻研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任何一个致力于拓展业务的管理人第一要务。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管理很复杂,确实如此。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纪律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也有人说管理很简单,其实,如果把所有的细节整合在一起实行,也确实很简单。这两种说法都正确,但关键是要能实施成功而有效的管理,把工作程序合理化、科学化,减少不必要的阻碍,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可以说,每一个管理者都在不遗余力地探求最有效的成功管理之道,但是如何掌握其中奥妙却是众说纷纭,成功管理的哲学与艺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专家、学者对此也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并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最新的管理哲学与思想。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也大多是一些国外的著作。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它们,但我们在吸收国外管理思想的同时,也要有个进化的过程,要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要有个中国化。大家在向外看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矿山,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与思想,这需要我们去开采。
孟子的治国之道当中,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大的启示。孟子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珍爱的宝物。
孟子与孔子并称中华双圣,不管在做人还是在治国
之道上,都极力推行仁政,以为亲亲而仁民,仁者无敌。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原则,认为一切要以民为本,把人放在治国的首位,人是实行仁政的基础。在个人修养方面,孟子要求领导者要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胸怀,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概,要有至刚至大的浩然之气,做一个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在对人的管理上,要以德服人,民众才能心悦诚服。孟子认为,民心的向背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天、地、人三者关系中,人和是至关重要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人和就是仁的一种体现,还有仁得天下,不仁则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
这些在滔滔历史长河中至今还散发着智慧光芒的至理名言,不正是对我们如今提倡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启示吗?
面对孟子,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阳光一样照射到人们的心头。这是孟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幸运。
学习孟子的治国智慧,也学习孟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和理智的管理者,就不会在抱怨与牢骚中成长,而是咬紧牙关去拼搏与奋斗,用自己发展的成果撬开世人尊重的眼神,并在别人嫉妒和艳羡声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书作者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洗练,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必将大有益处。
刘亚玲,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0年,经历20年大型企业中高层岗位的历练,具有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现为中国形象行业管理联合会会长,兼任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副秘书长。曾多次担任国家大型活动、国家部委、世界500强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咨询培训师或智库专家;曾受邀在全国各地讲学近千场,听众达百万人次;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应用。
第一章中华民族的亚圣伟大的孟子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唐玄宗尊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尊他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为其上尊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到了清初,孔子更加显贵,被清帝奉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每逢帝王们祭祀孔子时,旁边总会有一位儒家学派的大学者陪着孔子享祭。他同样拥有崇高尊号:邹国亚圣公。显然,在儒家学派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这位大学者便是孟子。
中国亚圣孟子()
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
儒家的奠基者孟子()
亚圣孟子与至圣孔子思想比较()
民主思想的先驱孟子()
第二章要管理先修身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孟子有言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最基础的就是要从修身开始。孟子在这方面有详尽的阐述,认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管理者要想有效地指挥下属,应当注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美国著名公司管理大师麦克白曾说了一句很简单、意义却很深的话:管理人的能力首先不在于如何指挥别人,而在于如何指挥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舞蹈即是指管理者应当具备教练的素质和能力。
身先士卒领导者的无声号角()
培养浩然正气()
严于律己,比要求员工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不为与不能()
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终身学习的素质()
成大事绝不优柔寡断()
坚持到底,行动就能成功()
怀着高度的责任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三章民贵君轻从孟子的民本思想看现代企业人本管理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朱熹解释说: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照孟子的说法,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有民、天子、诸侯、大夫几个方面。如果天子失去了民众,就不能做天子。所以,政权的更迭,君王的易位,都取决于民众的态度。在社会的政治管理结构中,民众是基础和前提,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君和民相比,民的作用更重要些。管理说到底是管人的艺术,人是一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人本管理的层次()
情、理、法()
以人为本,真正地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
要真诚对待员工()
给员工快乐就是给企业快乐()
把员工当作朋友()
平等相助,培养上下一体的工作关系()
体贴民情,关心员工()
领导者的误区()
不做好好先生,该硬则硬()
软硬兼施,才是最佳手段()
第四章仁者爱人以德服人的领导艺术
孟子在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后,接着便提出了以德服人,民众才能心悦诚服。以德服人是一门领导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施行人事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以德服人。所谓君臣之道,恩义为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你敬人一尺,人就敬你一丈。
以德服人,要德才兼备()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真诚的关系可以换来忠诚()
诚信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兼听不同的意见()
不要吝啬赞美()
用倾听架起沟通的桥梁()
斥骂能激励员工知耻而后勇()
谦虚求教()
优秀的管理者要站得高、看得远()
第五章尊贤使能孟子的用人之道
人才是公司的核心,把人才用在最能发挥他特长的地方,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发掘和激励,必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公司服务。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措施之一。他又说: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孟子举贤的下限是士。士和庶人尽管都可以说是民,但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前者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层,庶人是被统治阶级的一层。但是孟子毕竟主张向民众中的一部分人开放政权,这显然是对亲亲制度的一个改革。
人才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
善引千军万马,不如善点数将()
惜才如金,走向成功()
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正确评价人才()
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巧用能人,切忌武大郎开店()
首先是选好人才,其次是用好人才()
任人不能唯亲()
用人要以品德为先()
不以成败定终身()
污水要清除,烂苹果一定要果断扔掉()
第六章得民心者得天下打造无敌团队,营造良好气氛
孟子在论述天、地、人三者关系时,把人和排在首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即是有道,有道也就有了胜利之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
孟子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仁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管理一个企业与管理一个国家道理相同,只有企业内部员工充分有效地团结在一起,有共同的追求,有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最大的才能与智慧,企业才能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是团队的游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断搅动锅里的水()
凝聚人心,从小事做起()
公司内部的协同精神()
团队精神无敌()
组建互动的学习型团队()
选择好合作伙伴()
把没有用的合作伙伴筛掉()
团队精神不是集体主义()
第七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孟子思想中的制度管理
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任何好的办法,在失去了制度的保证下,也将变成烂办法。规矩、制度、法律就犹如一种游戏规则,人人都要按照游戏规则来玩,否则一切利益都将无从保证。同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好的规章制度,则无法形成好的工作局面。一些人把公司的规章制度视作是官僚作风的标志,这是不可取的,没有规章制度的公司,就好像没有法律的社会一样混乱。
热炉法则()
最有效的工具是企业章程()
要规矩,同时也要避免官僚主义()
学会花钱,避免浪费()
合理统筹安排,放手让员工去做()
秩序和纪律是企业的生命()
不要过度追求扩张()
树立真正的成本意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八章通权达变孟子思想中的企业创新管理
孟子有言曰:此一时,彼一时。事情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考虑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如果死守经验,死搬教条,那么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切要懂得通权达变,有变
化才有发展。
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改变之中,国内、国际市场也发生着变化,这都不断地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一切挑战的秘诀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勇于变革,才能不断地适应市场,赢得竞争的胜利。
通权达变,弃旧图新()
及时调整创新成就联想()
新的思想要与新的市场脉搏一起跳动()
福特A型车创造第二次辉煌()
适时求变,守旧则意味着死亡()
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变,才是企业唯一不变的主题()
第九章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孟子的机遇观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了教导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然而,人们往往只注意人和,却忽视了天时也同样重要。这里的天时,指的就是机遇。孟子指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意指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机遇不管是对人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抓住机遇就等于抓住了成功。
机不可失,有机遇一定要抓住()
抓住市场痒处,饱和市场也有机遇()
只要你有心,就会发现机遇()
让偶然变成一种必然()
把握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