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口研究要有现代视野。什么是历史人口研究的现代视野?一是对历史人口的观察具有现代眼光,二是历史人口的选题能满足现实需求,三是将现代人口状态与历史人口变动轨迹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为未来人口发展方式和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路遇、滕泽之的《中国分省区历历史人口考》回答了这些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计生委的负责同志向中央汇报工作时,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提出,为了解决好当前的人口现实问题,要重视研究历史人口。中央领导同志的远见卓识为我们指明了研究历史人口的方向。任何事物都有其继承性。新中国人口是历史中国人口的继续,新中国人口是由历史中国人口演变而来的。如果不能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现在的人口与历史人口的渊源关系,也就难以深刻认识和解决好现实的人口问题。新中国人口规模大、增长快、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缓慢、异常的出生性别比等,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历史人口状况相联系。我们只有对中国人口的历史状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够正确认识中国人口的现状,从而为正确解决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实现中国人口的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20世纪90年代我们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代人口发展研究》,其最终成果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学术专著《中国人口通史》。这项成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人口发展历史的全过程,重在考证人口数量,揭示历史人口发展规律,意在为解决中国人口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因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在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工作会议上,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对这项成果的价值作了三点肯定:一是“江总书记对《中国人口通史》项目非常关心,指示要加紧出版”;二是“《中国人口通史》对中国历代人口发展状况及其经验教训的深入研究,被作为国家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依据”;三是“《中国人口通史》进一步推动了人口学学科的发展”。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给予了我们很大鼓舞。
《中国人口通史》只写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而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人口发展历史纷纭复杂,亟待总结。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支持下,经国家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们又组织全国相关专家承担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其成果为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专著《新中国人口五十年》。这项成果国家社科规划办以《成果要报》的形式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参阅,同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认为这项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展现了新中国五十年人口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程。既对五十年人口发展的辉煌成绩和历史经验予以充分肯定,又对五十年人口发展的失误和教训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使之真正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是一部重要的人口国情文献。
在《中国人口通史》问世之后,一些省区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学界的同仁,希望能有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分省区历史人口的学术著作问世。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可理解的愿望,这同时也就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十分有价值的课题,当然这也是我们打算继续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研究中国历史人口指示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开拓性的研究。中国历史人口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成绩主要是对全国性历代人口的宏观研究,而且这种研究又以全国历代人口数量的研究为重点,解决了许多历史人口研究中的难题,出版和发表了几部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和一些论文。但是,对于全国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代人口研究,尚未有系统的专著问世。究其原因,一是学术界真正把人口史作为人口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的历史还比较短;二是鉴于这是一项工作量相当繁重的研究,其难度太大,如无长期的人口史研究的积淀,就难以涉足其中。
上册:
前言
序考 战国以前人口概述
第一节 夏代以前
第二节 夏、商、西周
一 夏王朝时期
二 商王朝时期
三 西周王朝时期
第三节 春秋时期
第一考 战国中期
第一节 导语
第二节 战国中期分国人口考
第三节 北方各省区人口考
一 河南省
二 山东省
三 河北省
四 北京市
五 天津市
六 辽宁省
七 吉林省
八 黑龙江省
九 内蒙古自治区
十 山西省
第四节 西部各省区人口考
十一 陕西省
十二 甘肃省
十三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十四 青海省
十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十六 西藏自治区
十七 四川省
十八 重庆市
十九 云南省
二十 贵州省
第五节 南方各省区人口考
二十一 湖北省
二十二 湖南省
二十三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十四 海南省
二十五 广东省
二十六 福建省
二十七 台湾省
二十八 江西省
二十九 浙江省
三十 安徽省
三十一 江苏省
三十二 上海市
第六节 后叙
第二考 西汉初期
第一节 导语
第二节 北方各省区人口考
一 河南省
二 山东省
三 河北省
四 北京市
……
第三考 西汉末期
第四考 东汉中期
第五考 西晋前期
第六考 南北朝后期
第七考 隋朝中期
第八考 唐朝初期
第九考 唐朝中期
下册:
第十考 北宋初期
第一节 导语
第二节 北方各省区人口考
一 河南省
二 山东省
三 河北省
四 北京市
五 天津市
六 辽宁省
七 吉林省
八 黑龙江省
九 内蒙古自治区
十 山西省
第三节 西部各省区人口考
十一 陕西省
十二 甘肃省
十三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十四 青海省
十五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十六 西藏自治区
十七 四川省
十八 重庆市
十九 云南省
二十 贵州省
第四节 南方各省区人口考
二十一 湖北省
二十二 湖南省
二十三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十四 海南省
二十五 广东省
二十六 福建省
二十七 台湾省
二十八 江西省
二十九 浙江省
三十 安徽省
三十一 江苏省
三十二 上海市
第五节 后叙
第十一 考北宋后期
第一节 导语
第二节 北方各省区人口考
一 河南省
二 山东省
三 河北省
四 北京市
五 天津市
六 辽宁省
七 吉林省
八 黑龙江省
九 内蒙古自治区
十 山西省
第三节 西部各省区人口考
十一 陕西省
十二 甘肃省
……
第十二考 金与南宋时期
第十三考 元朝后期
第十四考 明朝前期
第十五考 明朝后期
第十六考 清朝初期
第十七考 清朝中期
第十八考 民国初期
附录:中国分省区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