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新世纪十年文学的研读中,发现无后的意象,进而讨论新世纪中青春文学的精神处境和现实写作。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无后与青春的理论提出;无后意象背后的精神解读;青春文学在新世纪的写作研究。
新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意象婴儿,它常常是以残缺、病态的面貌出现,并作为小说历史书写的情节性结尾,这个婴儿同时存在于此时的一些重要作品中,逐渐形成这一时期创作的一种共同语境,围绕这样一个具体的文学想象,作者将其描述为无后的文学现象。在她的理解中,无后是对我们现代文学中青春象征的世纪性回应,也是对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一次集体告别,同时它是此时沟通不同代际作家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无后之后,20世纪80年代所形成的集体性视角与情结被打破,它是一代作家创作中的某一个共同点,也将成为文学史中又一个三十年的点。至此,文学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作为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文学的兴趣和主潮行将落幕。
1.火凤凰是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策划的一系列人文批评丛书,巴金先生题词,任意先生设计徽标。
2.作者都是具有一定实力和潜力的批评学者。
李一,女,1984年生,山西宁武人。2012年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现任教于苏州大学文学院。
辑一/ 001
中国现代文学书写中的青春象征/ 004
新世纪文学中无后现象的来源/ 026
无后现象的历史语境/ 041
辑二/ 049
论贾平凹笔下的无后意象/ 052
无后作为一种视角对余华《兄弟》的解读/ 062
论无后意象在莫言创作中的出现/ 074
阎连科创作对于无后语境的某种回应/ 086
婴儿的隐喻和无父的预设/ 098
辑三/ 111
两种青春书写
以《上海宝贝》和《1988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为例/ 115
困扰于身份:
郭敬明《小时代》三部曲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处境/ 134
张怡微论/ 144
笛安论/ 152
不彻底的写作
评《南方有令秧》/ 161
中国的贝阿特丽切
19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个姐姐形象研究/ 175
附录:迟子建研究三篇/ 191
尖锐的性别对抗和深沉的人生悲凉
浅析迟子建的《逝川》/ 193
由灯开启的隐喻世界
解读《花牤子的春天》/ 201
从原点虚构来考量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 212
后记/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