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燕山山脉》聚焦广义的燕山山脉,范围涵盖河北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以及北京五地的中山地区。书中完整地呈现了该区域的山地、丘陵、峡谷、盆地地貌,分析了形塑上述地貌的两股力量:作为内力的燕山运动和作为外力的流水作用。本书还介绍了以这片土地为家园的生物群落、特殊地理位置造就的农牧过渡带、复杂的地质历史孕育的丰富矿产资源。作为华北平原的屏障,燕山山脉是众多历史事件的舞台,这个舞台上演绎的各式戏剧——长城一线烽烟四起的岁月,农耕和游牧两大文明跨越数千年的对话,华夏、山戎、奚、契丹、女真等民族的汇聚和交流——在书中都得到了精彩的讲述。
适读人群 :大中学生与青年,地理知识爱好者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依据燕山山地、盆谷地貌和农、牧文明交融特征进行区域范围划分。
展示这座地质历史博物馆光彩夺目的藏品:构造运动遗迹、岩浆活动记录、岩溶地貌、古生物化石……
描绘农、牧过渡地带的经济地图,复原农耕、游牧两大文明相遇、碰撞、融合的历史。
追踪各古老民族在山中留下的足迹,从语言、饮食、艺术中揭示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前言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屏障华北,拱卫京师 3
一 自然地理
北高南低 9
燕山山脉东段 9
军都山山地 9
峡谷发育 12
白河谷地 13
燕山运动 13
尚义-平泉断裂带 15
密云-喜峰口大断裂 16
中生代盆地群 17
雾灵山 17
都山 19
滦河中游 19
白河 22
潮河 22
黑河 23
柳河 23
青龙河中游 23
瀑河 24
汤河 24
洒河 25
棕壤 25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6
多雨中心 27
春旱频发 28
雹灾严重 28
\"龙扒\" 29
海坨山 29
头道沟大尖山 30
骆驼山 30
滴水崖 31
九连洞 31
赤城温泉 32
塘子庙温泉 32
娘娘缝泉 33
红河 33
云雾山 33
黑山 34
白云古洞 34
碧霞山 35
滦平盆地 36
兴州河 36
牤牛河 36
下板城盆地 37
滴水崖瀑布 37
龙潭 37
柴白河 38
双峰山 38
大黑山 39
龙女洞 39
暖泉 39
鸭嘴山 40
鱼鳞山 40
峪耳崖溶洞 40
祖山 41
花果山 42
歪顶子山 42
都山冰臼群 42
凉水河溶洞群 43
大象飞泉 43
冷口温泉 43
起河 44
星干河 44
都源河 44
八面峰 45
窟窿山 45
石门山 46
龙井三潭 46
黑锅顶 46
三道毛山 46
六里坪山地 46
天子山 48
陶家台溶洞 48
青松岭大峡谷 48
梧桐树沟顶 49
云蒙山 49
锥峰山 50
天门山 51
五指山 51
滴云洞瀑 51
云岫谷 51
清凉谷潭瀑群 54
京都第一瀑 54
天仙瀑 55
黑龙潭 55
白龙潭 56
清水河湿地 57
安达木河 57
白马关河 58
红门川河 58
南猴顶 58
白菜顶 59
黑坨山 59
汤河口盆地 59
龙潭涧 60
响水湖 61
汤泉 61
天河 61
琉璃河 62
东纸壶 63
四座楼 63
梨花顶 64
金山 64
平谷古冰楔 64
京东大溶洞 65
飞龙谷 65
石林峡 66
湖洞水 67
延庆地质公园 67
五里坡 68
燕羽山 69
暴雨顶 69
佛爷顶 69
半块豆腐山 70
莲花山 70
团山 71
延庆盆地 71
康西草原 72
龙庆峡 72
乌龙大峡谷 73
滴水壶 73
妫水河 76
菜食河(延庆段) 77
珍珠泉 77
汤泉观温泉 77
白草洼天然次生林 77
六里坪核桃楸 78
松山自然保护区 78
崎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79
喇叭沟门次生林 79
延庆硅化木群 80
滦平古树化石群 81
柳树王 81
雾灵古樱花 82
延庆古流苏树 82
华北落叶松 82
小青杨 83
侧柏 84
河北杨 84
蒙古栎 85
麻栎 85
五角枫 86
裂叶榆 86
大叶朴 88
千金榆 88
水榆花楸 88
臭檀 89
蒙桑 89
坚桦 90
天女木兰 90
麻梨疙瘩 91
毛榛 91
槭叶铁线莲 91
细叶小檗 92
百里香 93
锦带花 93
齿叶白鹃梅 93
雀儿舌头 94
金花忍冬 95
都山绣球 95
大花杓兰 96
照山白 96
狗枣猕猴桃 97
五味子 97
知母 97
赤城恐龙足迹化石群 98
六里坪猕猴自然保护区 98
野鸭湖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99
千鹤山鸟类自然保护区 100
金钱豹 100
斑羚 100
兔狲 101
猞猁 102
貉 103
飞鼠 103
猪獾 104
豺 104
原麝 105
勺鸡 105
秃鹫 106
金雕 107
红隼 108
小斑啄木鸟 108
细鳞鱼 109
二 经济地理
农牧业融合带 113
农耕 114
栽桑养蚕 114
锻铁业 115
寿王坟铜冶遗址 115
凤山窖藏遗址 116
花岗岩开采 116
松亭路 117
榆林驿 117
\"引白壮潮\" 118
密云水库 119
潘家口水库 120
塞外金都 121
钒钛磁铁矿 122
承德绿 122
麦饭石 122
原煤 123
燕山无角山羊 124
宽城蚕茧 124
云蒙三宝 125
东智香椿 125
蕨菜 126
雾灵香菇 126
御皇李子 127
黄土坎鸭梨 127
红梨 129
密云金丝小枣 129
承德杏仁 129
兴隆红果 130
燕山红柿 130
燕山板栗 130
密云花生 131
青龙杂粮 131
热河黄芩 132
板城烧锅酒 132
延庆火勺 133
永宁豆腐 133
三 历史地理
山戎 137
奚族 137
逃荒迁居 138
跑马圈地 139
小西天惨案 139
古北口战役 140
渔阳 140
四方洞旧石器遗址 141
后台子遗址 141
佟杖子遗址 142
灰窑古山寨遗址 143
蚂蚱安古遗址 143
会州城遗址 144
岔道古城遗址 144
石匣城遗址 145
玉皇庙遗址 146
葫芦沟山戎墓地 147
张山营壁画墓 148
海坨山古崖居 148
铁瓦乌龙殿 150
万里长城燕山段 150
燕山多雄关 151
喜峰口 151
洪山口 156
青山关 156
九眼楼 157
赤城鼓楼 158
鹞子峪城堡 158
兴州行宫 159
计庄头大院 160
番字牌石刻 160
永宁古镇 160
河东村 161
四 文化地理
满族 165
朝鲜族 165
喜食粘食 166
三烧一汤 167
馇子 167
粘饽饽 168
水饭 168
宽城腊肉 168
吃和事酒 169
敛巧饭 169
佛爷炕 170
东红寺戏楼 170
家祭 171
迎喜神 171
万塔黄崖塔群 172
灵照寺 172
龙泉寺 173
朝阳观 174
古北口清真寺 174
永宁天主教堂 174
苏武庙 176
密云文庙 177
瘟神庙 177
正月花会 178
丰宁满族吵子会 179
张百湾十番乐 179
五音大鼓 180
竹板落子 180
河北梆子 181
热河皮影 181
东田各庄灯场子 182
火斗山抡花 182
延庆旱船 183
南关竹马 183
打连厢 185
兴隆蹦跶会 185
宽城地秧歌 186
蝴蝶会 186
上金山狮舞 187
滦平棉花鬼 188
二魁摔跤 188
珍珠球 189
赛威呼 189
满族蹴球 190
丰宁窗花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