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00件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实物实证说明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一步步融汇凝聚,最终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展示古往今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互动中共享的集体记忆,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
近年来,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丰硕,但检视相关成果,多是从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政治学以及文化传播等学科或视角,哲学方面的研究则多限于中国哲学以及伦理学。本著则是从国家哲学高度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论证中华民族何以是与美利坚民族、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不列颠民族、俄罗斯民族、意大利民族等相并立的
《文化人类学(第7版)》为该书的*新版本,全书包括五个部分,每一部分关注不同的问题。该书将规模和权利作为组织原则,从比较人类学视角,借鉴*新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民族志案例研究,探讨了人类生存的普遍性问题,诸如人类不平等、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人类成本和收益,文化规模和权力分配对生活质量
本书从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角度对黑人与白人世界的关系进行研究。作者一方面以他个人体验和搜集的个体经验为基础,描述了来自法属马提尼克岛的黑人面对白人社会的各种态度;另一方面也从同时代的黑人文学作品中摘取了素材,并参考引述了医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相关学术著作和文章,分析指出了各种理论及各项研究中存在的偏见与局限性。
本书为“神话学文库”的一种,此次以精装版出版。本书从原始、基本的宇宙观入手,解读了东、西、南、北四向及衍生的四维、四季,横竖交错的十字及衍生的卐、卍等符号的人类学意义,并以基本的数字模式及其神圣的文化构型为依托,追究原始物态的宇宙意象。这些图式、意象、符号及构型在反复循环又不断更迭更新的模式中,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衍生并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女排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和文化背景,讲述了女排精神在形成时期(1981-1986年)、传承时期(1987-2012年)和发展时期(2013-现在)感人至深的故事;阐释了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祖国至上、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永不言败);阐述了女排精神的地位与作用(唤醒了民族自觉、激励了民族自强、增强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在其著作《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东西方均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他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本书作者约翰·托尔佩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轴心时代”仅仅是三个直接影响当代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之一。他认为,不是只有一个原初的“轴心时代”及
本书稿是作者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而成的一部人类学著作。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各民族共享的传统文化、认知图式、心理情感、理想价值的集合体,以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土地)为物质基础,架构于-套各民族彼此互通共享的象征体系之上,这套象征体系最终具象为中华文化符号的使用与阐发。在表达中华文化的众多符号当中,”
本书在后人类时代到来之际,通过回顾人类大家族的历史,重新审视人类的定义,破解人类的文化基因。从170多万年前至今,人类这种灵性动物在追寻客观幸福的道路上,针对种种反复出现的结构性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创造了无数璀璨的文明。尽管奴隶贸易、世界大战等非理性的洪流一次次打断文化演变的进程,甚至使之倒退,然而,当人类